|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6页 |
| 第一章 20 世纪 50 年代留苏知识分子产生的背景 | 第16-24页 |
| ·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 第16-19页 |
| ·国际形势的复杂 | 第16-17页 |
| ·国家利益的需要 | 第17-18页 |
| ·意识形态的相同 | 第18-19页 |
| ·建国初期向苏联学习的推动 | 第19-21页 |
| ·党的领导人的号召 | 第19-20页 |
| ·对苏联经验的借鉴 | 第20-21页 |
| ·建国初期人才资源的稀缺 | 第21-24页 |
| ·建国初期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困境 | 第21-22页 |
| ·建国初期人才资源稀缺的原因及表现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20 世纪 50 年代留苏知识分子工作开展的概况 | 第24-34页 |
| ·留苏知识分子工作的初步探索期(1951 年—1953 年) | 第24-28页 |
| ·留苏知识分子工作的发展期(1954 年—1956 年) | 第28-30页 |
| ·留苏知识分子工作的调整期(1956 年—1959 年) | 第30-32页 |
| 附表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20 世纪 50 年代留苏知识分子归国后的贡献 | 第34-44页 |
| ·留苏知识分子归国后在政治上的贡献 | 第34-35页 |
| ·留苏知识分子归国后在军事上的贡献 | 第35-36页 |
| ·留苏知识分子归国后在科技上的贡献 | 第36-38页 |
| ·留苏知识分子归国后在农业上的贡献 | 第38-40页 |
| ·留苏知识分子归国后在教育上的贡献 | 第40-41页 |
| ·留苏知识分子归国后在艺术上的贡献 | 第41-44页 |
| 第四章 20 世纪 50 年代留苏知识分子开展的特点及评价 | 第44-60页 |
| ·20 世纪 50 年代留苏知识分子开展的特点 | 第44-53页 |
| ·留苏知识分子选拔的严格性 | 第44-46页 |
| ·留苏知识分子构成的多样性 | 第46-49页 |
| ·留苏知识分子的专业狭隘性 | 第49-51页 |
| ·对留苏知识分子的重视与关爱 | 第51-53页 |
| ·历史评价 | 第53-60页 |
| ·积极作用 | 第53-57页 |
| ·历史局限 | 第57-60页 |
| 结语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