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民事诉讼立案调解制度概述 | 第10-17页 |
(一) 民事诉讼立案调解的概念辨析和特征 | 第10-13页 |
1. 民事诉讼立案调解的概念 | 第10-12页 |
2. 民事诉讼立案调解、民事诉讼诉前调解、民事诉讼庭前调解的区别 | 第12-13页 |
3. 民事诉讼立案调解的特征 | 第13页 |
(二) 民事诉讼立案调解的两种模式 | 第13-15页 |
1. 民事纠纷立案后由法院直接调解的模式 | 第13-14页 |
2. 民事纠纷立案后由法院委托调解的模式 | 第14-15页 |
(三) 民事诉讼立案调解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15-17页 |
1. 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减少当事人诉累 | 第15页 |
2. 有利于打破“调审合一”的模式,增强当事人对法院的信任 | 第15-16页 |
3. 有利于恢复和谐的社会关系 | 第16-17页 |
二、国外类似制度的考察 | 第17-20页 |
(一) 美国的法院附设调解制度 | 第17页 |
(二) 德国的诉讼上和解制度 | 第17-18页 |
(三) 日本的民事调停制度 | 第18-19页 |
(四) 上述国家类似制度的比较得出的启示 | 第19-20页 |
三、我国民事诉讼立案调解制度的现状考察 | 第20-24页 |
(一) 民事诉讼立案调解在司法实践中取得的成效 | 第20-21页 |
1. 缓减了审判压力,提高了审判效率 | 第20页 |
2. 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 第20-21页 |
(二) 民事诉讼立案调解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1. 立案调解运作原则缺失 | 第21页 |
2. 监督机制尚不完善 | 第21-22页 |
3. 片面追求调解成功的结案率 | 第22-23页 |
4. 调解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参差不齐 | 第23-24页 |
四、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立案调解制度的设想 | 第24-29页 |
(一) 民事诉讼立案调解制度运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 第24-25页 |
1. 自愿原则 | 第24页 |
2. 依法调解原则 | 第24页 |
3. 及时调解、快速、高效原则 | 第24页 |
4. 协助调解原则 | 第24-25页 |
5. 保密原则 | 第25页 |
(二) 明确民事诉讼立案调解制度的范围 | 第25-26页 |
1. 民事诉讼立案调解的案件范围 | 第25-26页 |
2. 民事诉讼立案调解的审级范围 | 第26页 |
(三) 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立案调解程序制度 | 第26-29页 |
1. 民事诉讼立案调解制度机构和人员设置 | 第26-27页 |
2. 民事诉讼立案调解程序的启动 | 第27页 |
3. 民事诉讼立案调解前的准备工作 | 第27-28页 |
4. 民事诉讼立案调解程序的期限 | 第28页 |
5. 建立民事诉讼立案调解激励机制 | 第28页 |
6. 完善民事诉讼立案调解监督机制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