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时代背景 | 第7-8页 | 
| ·学术背景 | 第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选题目的 | 第8-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9-10页 | 
| ·研究的思路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0-11页 | 
| ·基础理论研究 | 第10-11页 | 
| ·可行性实施方案的研究 | 第11页 | 
| ·特色和创新点 | 第11-12页 | 
| ·特色 | 第11页 | 
| ·创新点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当代中国动画造型的民族性创意概述 | 第12-23页 | 
| ·当代中国动画造型的民族性创意释义 | 第12-13页 | 
|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 ·当代中国动画造型的民族性创意的内涵与特点 | 第13-17页 | 
| ·当代中国动画造型的民族性创意的内涵 | 第13-14页 | 
| ·当代中国动画造型的民族性创意的特点 | 第14-17页 | 
| ·当代中国动画造型的民族性创意的原则 | 第17-21页 | 
| ·重视文化精神的传承,发挥动画视听艺术的特有功能 | 第17-18页 | 
| ·坚持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迎合观众基本娱乐诉求 | 第18-20页 | 
| ·坚持开放包容的动画创作思维,秉持洋为中用的创作态度 | 第20-21页 | 
| ·当代中国动画造型的民族性创意的实质 | 第21-23页 | 
| ·动画创意产业的构建 | 第21-22页 | 
| ·民族文化资源的激活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当代中国动画造型的民族性创意的发展现状与价值定位 | 第23-37页 | 
| ·当代中国动画造型的民族性创意的发展基础 | 第23-26页 | 
| ·时代发展基础 | 第23-25页 | 
| ·中国动画大师的创作实践基础 | 第25-26页 | 
| ·美、日动画造型创意的民族审美差异 | 第26-32页 | 
| ·美国动画造型创意的风格特色 | 第26-29页 | 
| ·日本动画造型创意的风格特色 | 第29-32页 | 
| ·当代中国动画造型的民族性创意的价值定位 | 第32-33页 | 
| ·动画造型的与时俱进和中国美学精神的传达 | 第32-33页 | 
|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动画造型观 | 第33页 | 
| ·当代中国动画造型的民族性创意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 ·民族动画创意文化的供求矛盾 | 第34-35页 | 
| ·民族性原创动画造型创意薄弱 | 第35页 | 
| ·动画人才培养与市场的脱节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当代中国动画造型的民族性创意的发展对策探析 | 第37-47页 | 
| ·走中国民族风格的动画造型创意路线 | 第37-41页 | 
| ·通则变化的文本构想 | 第37-38页 | 
| ·形神兼备的角色造型 | 第38-39页 | 
| ·虚实相生的场景造型 | 第39-40页 | 
| ·民族风情的色彩语言 | 第40页 | 
| ·似与不似的审美意趣 | 第40-41页 | 
| ·当代中国动画造型的民族性创意的产业化发展 | 第41-45页 | 
| ·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利用好动画创意平台 | 第41-43页 | 
| ·遵循动画艺术创作规律,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 第43页 | 
| ·开发动画创意衍生产品,发挥文化消费的反作用 | 第43-44页 | 
| ·积极有效的政策扶持,打造民族动画品牌形象 | 第44-45页 | 
|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当代中国动画创意之路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