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 探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 探究目的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 文献法 | 第12页 |
(二) 案例分析法 | 第12-13页 |
(三) 比较分析法 | 第13页 |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 国内现状 | 第14-16页 |
(三) 研究文献评述 | 第16页 |
五、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6-17页 |
(一) 文中创新点 | 第16-17页 |
(二) 文中的不足 | 第17页 |
六、 本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第19-29页 |
第一节 概念阐述 | 第19-24页 |
一、 公共产品的定义和特点 | 第19-21页 |
二、 农村水利建设项目相关概念 | 第21-23页 |
三、 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运动理论 | 第24-27页 |
一、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支撑 | 第24-25页 |
二、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容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模式 | 第27-29页 |
一、 公私协作机制的概念 | 第27页 |
二、 融资模式 | 第27-28页 |
三、 模式的优越性 | 第28-29页 |
第二章 云南省农村水利建设项目的融资现状分析 | 第29-49页 |
第一节 云南农村水利投资的基本情况 | 第29页 |
第二节 云南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融资取得的成绩 | 第29-31页 |
第三节 云南省北部干旱区和南部耐旱区农村水利建设融资实例分析 | 第31-39页 |
一、 云南省北部干旱区典型代表-楚雄州 | 第31-35页 |
二、 云南省南部耐旱区典型代表-西双版纳 | 第35-39页 |
第四节 云南省农村水利建设的南北差异 | 第39-41页 |
第五节 云南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一、 融资主体存在的问题 | 第41页 |
二、 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第六节 云南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融资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3-49页 |
一、 融资主体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第43-44页 |
二、 融资渠道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第44-49页 |
第三章 发达国家农村水利建设项目的融资经验借鉴 | 第49-55页 |
第一节 美国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融资情况 | 第49-50页 |
一、 农村水利建设项目的融资主体概况 | 第49-50页 |
二、 融资经验 | 第50页 |
第二节 日本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的情况 | 第50-52页 |
一、 日本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融资的财政支持 | 第51页 |
二、 日本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融资的金融支持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对云南省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融资的启示 | 第52-55页 |
一、 加强水利投融资法制建设 | 第52-53页 |
二、 改革并完善水利投资制度 | 第53页 |
三、 建立灵活有效的融资机制 | 第53页 |
四、 制定吸引民间投资的适宜政策和措施 | 第53-55页 |
第四章 云南省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融资的对策 | 第55-63页 |
第一节 创新和优化公共财政职能 | 第55-57页 |
一、 建立城乡统筹的农村公共财政体系 | 第55-56页 |
二、 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补贴和财政引导功能 | 第56页 |
三、 结合公共财政职能,创新外汇储备的管理方式 | 第56-57页 |
第二节 因地制宜选择符合发展的融资方式 | 第57-59页 |
一、 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多元化融资方式 | 第57-58页 |
二、 以财政引导、财政补贴为基础的市场化融资方式 | 第58-59页 |
第三节 深化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 第59-61页 |
一、 发挥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作用 | 第59-60页 |
二、 健全担保和保险体系,设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担保专项基金 | 第60-61页 |
第四节 广泛吸收民间资本 | 第61-63页 |
一、 规范和支持民间信贷组织的发展 | 第61页 |
二、 充分调动农户和涉农合作组织自筹建设农村水利设施 | 第61页 |
三、 完善政府激励措施和创新社会化融资工具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