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选题的依据与背景 | 第12-1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6-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未来发展趋势 | 第18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22页 |
·研究构想与思路 | 第18-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2章 工程项目管理与造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 第22-48页 |
·工程项目管理及其目标和手段 | 第22-27页 |
·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 第22-24页 |
·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 | 第22页 |
·程项目管理的分类 | 第22-23页 |
·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 第23-24页 |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和手段 | 第24-27页 |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 | 第24-25页 |
·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关系 | 第25页 |
·工程项目管理的手段 | 第25-27页 |
·工程造价及其构成 | 第27-33页 |
·工程造价的概念 | 第27页 |
·工程造价的特点 | 第27-28页 |
·工程造价的构成 | 第28-30页 |
·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 第30-33页 |
·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 第33-37页 |
·工程造价管理的概念 | 第33页 |
·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 | 第33-34页 |
·工程造价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34-37页 |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 第37-42页 |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回顾 | 第37-38页 |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政策分析 | 第38-39页 |
·工程建设中的“四制” | 第38页 |
·定额预算与清单计价的“双轨制” | 第38-39页 |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39-41页 |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1-42页 |
·工程项目的全面造价管理 | 第42-48页 |
·全面造价管理的概念 | 第42页 |
·全寿命造价管理概述 | 第42-43页 |
·全过程造价管理概述 | 第43-45页 |
·全要素造价管理概述 | 第45-46页 |
·全方位造价管理概述 | 第46-48页 |
第3章 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理论研究 | 第48-76页 |
·加强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 | 第48-57页 |
·动态管理的基本流程 | 第48-49页 |
·控制目标的设置 | 第49页 |
·过程控制的要点设计 | 第49-53页 |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 | 第49页 |
·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 第49-50页 |
·招标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 第50-52页 |
·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 第52-53页 |
·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 第53页 |
·偏差的检查与纠正 | 第53-57页 |
·工程造价偏差的概念 | 第53-54页 |
·偏差分析的方法 | 第54-56页 |
·偏差的原因分析与纠正 | 第56-57页 |
·工期成本及其管理 | 第57-62页 |
·进度影响造价的定性分析 | 第57-58页 |
·筹备周期决定工程的性能与造价 | 第57-58页 |
·实施周期影响工程造价 | 第58页 |
·完善工期成本的概念 | 第58-59页 |
·进行工期成本的动态优化 | 第59-62页 |
·合理确定工期 | 第59-61页 |
·过程控制与纠偏 | 第61-62页 |
·质量成本及其管理 | 第62-67页 |
·质量影响造价的定性分析 | 第62页 |
·强化质量成本的概念 | 第62-63页 |
·质量成本的分析与控制 | 第63-67页 |
·质量成本的核算 | 第63-64页 |
·质量成本的分析 | 第64-65页 |
·质量成本的控制 | 第65-67页 |
·安全成本及其管理 | 第67-76页 |
·安全成本概述 | 第67-68页 |
·安全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 第68-72页 |
·安全成本的评价指标 | 第72-76页 |
第4章 基于工程项目社会成本的全面造价管理的综合评价 | 第76-98页 |
·企业社会责任与项目社会成本 | 第76-81页 |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理论基础 | 第76-77页 |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利益相关者 | 第77-78页 |
·企业社会责任 | 第77页 |
·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 第77-78页 |
·项目社会成本及其构成 | 第78-80页 |
·项目社会成本概念 | 第78-79页 |
·项目社会成本的构成 | 第79-80页 |
·项目社会成本与其他成本的关系分析 | 第80-81页 |
·项目社会成本的控制 | 第81-86页 |
·建设前期项目社会成本控制 | 第82-83页 |
·招标与签约阶段项目社会成本的控制 | 第83-85页 |
·实施与验收阶段项目社会成本的控制 | 第85-86页 |
·全面造价管理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86-90页 |
·综合评价指标选取的理论依据 | 第86-87页 |
·综合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86页 |
·霍尔三维结构及其特点 | 第86-87页 |
·全面造价管理综合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87-88页 |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88-89页 |
·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的使用说明 | 第89-90页 |
·综合评价指标的解释 | 第89页 |
·综合评价指标的评分区间及标准 | 第89-90页 |
·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设置 | 第90页 |
·全面造价管理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90-98页 |
·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90-94页 |
·综合评价的得分与结论 | 第94-98页 |
第5章 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98-114页 |
·程项目背景 | 第98页 |
·综合评价的过程与结论 | 第98-109页 |
·实例项目的基本评分 | 第98-99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99-107页 |
·要素层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99-102页 |
·因子层指标的权重 | 第102-106页 |
·计算各指标在信用评价中的合成权数 | 第106-107页 |
·实例评价的结论 | 第107-109页 |
·优化全面造价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109页 |
·实例项目的改进分析 | 第109页 |
·实例项目的改进建议 | 第109页 |
·完善全面工程造价管理综合环境的对策建议 | 第109-114页 |
·优化政府在全面造价管理中的作用 | 第110-111页 |
·优化建设单位在全面造价管理中的作用 | 第111页 |
·优化社会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111-112页 |
·优化施工单位在全面造价管理中的作用 | 第112-11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结论 | 第114页 |
·展望 | 第114-116页 |
附录1 建设项目社会成本评价指标体系表 | 第116-118页 |
附录2 全面造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重要程度判断调查表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作者简介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