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 ·输电线路保护的特点及要求 | 第10-11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2 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概论 | 第14-28页 |
| ·输电线路纵联保护 | 第14-15页 |
| ·纵联保护的概念和分类 | 第14页 |
| ·纵联保护的通道 | 第14-15页 |
| ·输电线路纵联差动保护 | 第15-17页 |
| ·输电线路纵联差动保护的概念 | 第16页 |
| ·输电线路纵联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 ·输电线路纵联差动保护的分类 | 第17页 |
| ·电流差动保护研究 | 第17-23页 |
| ·TA极性及电流方向 | 第18-19页 |
| ·电流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 第19页 |
| ·电流差动保护的动作判据 | 第19-22页 |
| ·分相电流差动保护 | 第22-23页 |
| ·电流差动保护的优点及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 ·电流差动保护的优点 | 第23-24页 |
| ·电流差动保护的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 ·提高差动保护灵敏度的方法 | 第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3 故障分量差动保护的研究 | 第28-34页 |
| ·常规差动的缺点 | 第28-29页 |
| ·变化量差动的灵敏度 | 第29-31页 |
| ·变化量的提取方法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4 分布电容电流补偿研究 | 第34-48页 |
| ·稳态电容电流补偿研究 | 第34-38页 |
| ·双端电压补偿法 | 第35-37页 |
| ·单端电压补偿法 | 第37-38页 |
| ·时域暂态电容电流补偿研究 | 第38-41页 |
| ·暂态电容电流补偿的基本思路 | 第38页 |
| ·双端电压补偿法 | 第38-41页 |
| ·单端电压补偿法 | 第41页 |
| ·T接线电容电流补偿研究 | 第41-46页 |
| ·稳态补偿法 | 第42-46页 |
| ·时域暂态补偿法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5 基于误差补偿傅里叶算法的继电保护研究 | 第48-56页 |
| ·微机线路保护的傅里叶算法 | 第48-50页 |
| ·傅里叶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48-49页 |
| ·全波傅里叶算法的频率响应 | 第49-50页 |
| ·基于误差补偿的改进傅里叶算法 | 第50-52页 |
| ·基本算法与改进算法比较 | 第52页 |
| ·电力系统暂态线路故障仿真分析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6 电流差动保护仿真研究 | 第56-66页 |
| ·双端线路仿真实例 | 第56-58页 |
| ·T接线仿真实例 | 第58-64页 |
| ·T接线路稳态电容电流补偿仿真 | 第59-61页 |
| ·T接线路态电容电流补偿仿真 | 第61-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