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蚕桑论文--蚕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病毒病(脓病)论文

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相关蛋白及雌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20页
第一章 家蚕在食品行业中的地位及家蚕抗病毒、家蚕性别差异的研究进展第20-50页
   ·家蚕在食品、保健品行业中的应用及地位第20-22页
     ·昆虫食品发展概况第20页
     ·昆虫食品的优点第20-21页
     ·家蚕蛋白的营养评价第21页
     ·抗病毒蛋白的鉴定对食品安全的意义第21-22页
   ·核型多角体病毒及家蚕抗病毒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第22-40页
     ·杆状病毒概况第22-26页
     ·昆虫抗病毒的研究进展第26-33页
     ·家蚕抗病毒的研究进展第33-40页
   ·雌雄家蚕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第40-47页
     ·动物雌雄差异的研究进展第40-43页
     ·家蚕雌雄差异的研究进展第43-46页
     ·雌雄家蚕差异的基因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第46-47页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第47-50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7-4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48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48-50页
第二章 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相关蛋白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第50-84页
   ·仪器与试剂第50-53页
     ·实验仪器第50-51页
     ·二维电泳相关试剂第51-52页
     ·考马斯亮蓝染色相关试剂第52页
     ·质谱鉴定所需试剂第52页
     ·SDS-PAGE试剂第52-53页
     ·Western blot试剂第53页
   ·材料与方法第53-60页
     ·家蚕品系第53-54页
     ·BmNPV病毒的繁殖与制备第54页
     ·家蚕抗病毒能力检测第54页
     ·蛋白质组流程第54页
     ·家蚕中肠取材第54-55页
     ·蛋白样品制备第55页
     ·第一维等电聚焦第55-56页
     ·胶条平衡第56页
     ·第二维SDS-PAGE电泳第56-57页
     ·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第57页
     ·PDQuest软件分析图像第57页
     ·蛋白点胶内消化第57-59页
     ·参数设置与数据库比对第59页
     ·差异蛋白的GO分析第59页
     ·差异蛋白的KEGG pathway分析第59页
     ·Western印迹第59-60页
   ·实验结果第60-81页
     ·家蚕接种病毒后中肠蛋白质组的差异第60-62页
     ·差异蛋白的质谱鉴定第62-66页
     ·正交组和反交组都出现的差异蛋白第66-75页
     ·差异蛋白的GO分析第75-77页
     ·差异蛋白的KEGG pathway分析第77页
     ·差异蛋白的Western blot验证第77-81页
   ·讨论第81-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三章 雌雄家蚕差异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第84-104页
   ·仪器与试剂第84-85页
     ·实验仪器第84页
     ·蛋白质组相关试剂第84-85页
     ·RNA提取及qRT-PCR试剂第85页
   ·材料与方法第85-88页
     ·家蚕品系第85页
     ·蛋白质组学实验第85页
     ·总RNA抽提第85页
     ·反转录PCR第85-86页
     ·cDNA质量检测第86-87页
     ·qRT-PCR所用引物第87页
     ·qRT-PCR第87-88页
   ·结果与分析第88-99页
     ·雄蚕与雌蚕中肠蛋白质组差异第88-95页
     ·差异蛋白的GO分析第95-96页
     ·差异蛋白的KEGG pathway分析第96-97页
     ·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第97-98页
     ·qRT-PCR验证蛋白的差异表达第98-99页
   ·讨论第99-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104-106页
   ·结论第104-105页
     ·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相关蛋白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第104页
     ·雌雄家蚕差异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第104-105页
   ·展望第105-106页
     ·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相关蛋白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第105页
     ·雌雄家蚕差异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4页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第116-117页
参加课题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对称渐开线齿轮传动特性及应用基础研究
下一篇:联合收割机负荷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