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成像的作物抗旱性检测及温度采集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9页 |
·作物抗旱性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植物干旱机理 | 第13页 |
·作物抗旱性鉴定方法 | 第13-14页 |
·作物抗旱性鉴定指标 | 第14-15页 |
·温度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热成像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 第16-19页 |
·在农业生产管理与决策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在农产品无损检测与加工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在自动化监控中的应用 | 第18页 |
·在作物抗旱性及水分监测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总体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2章 基于热成像的作物抗旱性检测原理 | 第23-31页 |
·热成像技术概述 | 第23-24页 |
·热成像温度测量原理介绍 | 第24-28页 |
·非制冷焦平面探测阵列原理 | 第24-26页 |
·信号处理电路 | 第26-28页 |
·红外图像标定方法 | 第28页 |
·作物抗旱性与温度的关系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作物热红外图像特征提取研究 | 第31-39页 |
·绪论 | 第31页 |
·实验设计 | 第31-33页 |
·材料筛选 | 第31页 |
·材料种植 | 第31-32页 |
·热红外图像获取 | 第32页 |
·红外图像温度特征分布提取 | 第32-33页 |
·玉米红外图像温度特征分析 | 第33-38页 |
·苗期玉米植株温度的分布特征 | 第33-34页 |
·正常浇水与干旱胁迫处理下的玉米温度差异 | 第34-36页 |
·正常浇水情况下抗旱品种和不抗旱品种的温度差异 | 第36-37页 |
·干旱胁迫处理下抗旱品种和不抗旱品种的温度差异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热成像图像特征与常规抗旱性指标关系研究 | 第39-49页 |
·绪论 | 第39页 |
·实验设计 | 第39-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页 |
·冬小麦冠层红外图像获取 | 第39-40页 |
·温度参数提取与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不同品种小麦鲜重、干重变化 | 第41-42页 |
·不同品种小麦一天内冠层温度变化规律 | 第42-43页 |
·冠层温度分布与气孔导度的关系 | 第43-44页 |
·不同抗旱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分析 | 第44页 |
·冠层绝对温度与产量的关系 | 第44-46页 |
·冠层温度差与产量的关系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基于热成像作物抗旱性筛选模型研究 | 第49-55页 |
·绪论 | 第49页 |
·实验设计 | 第49-50页 |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水处理方式 | 第49-50页 |
·红外图像采集 | 第50页 |
·温度分布特征提取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不同抗旱品种温度T检验分析 | 第50-51页 |
·阈值确定与等级评价 | 第51-52页 |
·筛选抗旱突变体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6章 作物温度采集专用热像系统研发 | 第55-67页 |
·绪论 | 第55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55-56页 |
·热像机芯研发 | 第56-62页 |
·消热差镜头定制 | 第57-58页 |
·机芯控制系统 | 第58-60页 |
·图像采集系统 | 第60-61页 |
·外壳结构设计 | 第61-62页 |
·系统测试与应用 | 第62-66页 |
·温度标定 | 第62-64页 |
·温度有效性测试 | 第64-65页 |
·系统应用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页 |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