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0页 |
·本章引论 | 第10-11页 |
·拉曼散射与拉曼光谱 | 第11-16页 |
·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 第11-14页 |
·传统拉曼光谱术用于纳米尺度物质表征的困难 | 第14-16页 |
·近场光学 | 第16-21页 |
·近场光学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近场光学的发展与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术 | 第18-21页 |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 第21-23页 |
·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术(TERS) | 第23-28页 |
·TERS 的发展与 TERS 技术 | 第23-25页 |
·TERS 探测系统的评价方法 | 第25-26页 |
·TERS 的应用 | 第26-28页 |
·研究意义与论文安排 | 第28-30页 |
第2章 针尖局域电磁场增强的物理机制 | 第30-36页 |
·本章引论 | 第30页 |
·针尖增强效应的物理机制 | 第30-35页 |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 | 第30-32页 |
·避雷针效应 | 第32-33页 |
·基底效应 | 第33-34页 |
·物理机制的综合作用与增强优化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TERS 系统的方案选择与系统构建 | 第36-49页 |
·本章引论 | 第36页 |
·典型 TERS 系统结构 | 第36-38页 |
·TERS 系统方案 | 第38-43页 |
·研究目标 | 第38页 |
·TERS 系统功能单元分析选择 | 第38-43页 |
·透射/反射式 TERS 系统构建 | 第43-48页 |
·透射/反射式 TERS 系统方案 | 第43-45页 |
·系统技术难点 | 第45-47页 |
·系统关键技术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探针光谱特性测量与增强验证 | 第49-60页 |
·本章引论 | 第49-50页 |
·探针制备 | 第50页 |
·TERS 探针光谱响应在位测量 | 第50-58页 |
·TERS 探针光谱响应在位测量系统 | 第52-55页 |
·镀金/银 TERS 探针的光谱响应在位测量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57页 |
·TERS 探测系统 | 第57页 |
·TERS 探测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透射式 TERS 激发光场优化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 第60-74页 |
·本章引论 | 第60-61页 |
·激发光场对针尖增强的影响 | 第61页 |
·高度聚焦产生纵向光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 第61-69页 |
·高度聚焦形成纵向光场的理论计算 | 第62-66页 |
·高度聚焦形成纵向光场的实验测量 | 第66-68页 |
·矢量分析方法分析焦点中心处电场分量合成 | 第68-69页 |
·径向偏振光聚焦激发的 TERS 实验研究 | 第69-73页 |
·聚焦光场中的纵向光场分量 | 第69-70页 |
·径向偏振光入射的透射式 TERS 探测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透镜(PL)的 TERS 系统与实验研究 | 第74-83页 |
·本章引论 | 第74页 |
·PL 的设计和数值模拟计算 | 第74-77页 |
·PL 的设计考虑 | 第75-76页 |
·PL 聚焦光场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76-77页 |
·PL 产生的纵向光场强度分布实验探测 | 第77-79页 |
·基于 PL 聚焦的 TERS 系统与实验 | 第79-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7章 基于抛物面镜的反射式 TERS 系统和实验研究 | 第83-87页 |
·本章引论 | 第83页 |
·基于抛物面镜的反射式 TERS 系统 | 第83-84页 |
·TERS 探测实验研究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90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87-88页 |
·论文的创新性工作 | 第88-89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0-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