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0-17页 |
一、慢性胃炎及中医辨证 | 第10-12页 |
(一) 慢性胃炎的病因病理 | 第10页 |
(二) 慢性胃炎的中医认识 | 第10-11页 |
(三)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 | 第11-12页 |
二、慢性胃炎动物模型研究 | 第12-13页 |
(一) 生物法 | 第12页 |
(二) 免疫法 | 第12页 |
(三) 化学损伤法 | 第12页 |
(四) 物理法 | 第12-13页 |
(五) 手术法 | 第13页 |
(六) 综合法 | 第13页 |
三、肝郁证的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一) 肝郁证中医认识 | 第13页 |
(二) 肝郁证的病因病机 | 第13-14页 |
四、肝郁证动物模型研究 | 第14页 |
(一) 药物注射法 | 第14页 |
(二) 情志刺激法 | 第14页 |
(三) 综合法 | 第14页 |
五、胃黏膜损伤与细胞增殖 | 第14-17页 |
(一) 细胞增殖 | 第15页 |
(二) 胃黏膜损伤的反应性细胞增殖与黏膜的修复 | 第15-17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17-31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17-19页 |
(三) 统计学方法 | 第19-20页 |
二、实验结果 | 第20-25页 |
(一) 各组大鼠不同时期体重的变化 | 第20页 |
(二) 造模前后大鼠外在表征的变化 | 第20-22页 |
(三) 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观察 | 第22-23页 |
(四) 胃黏膜细胞增殖指数 | 第23页 |
(五) 血清ET含量 | 第23-25页 |
(六) 血清NO含量 | 第25页 |
三、讨论 | 第25-31页 |
(一) 慢性胃炎结合肝郁证大鼠模型的外在表征 | 第25-27页 |
(二) 慢性胃炎肝郁证大鼠模型胃黏膜病理分析 | 第27页 |
(三) 慢性胃炎肝郁证大鼠模型胃黏膜细胞增殖指数的变化 | 第27-28页 |
(四) 慢性胃炎大鼠肝郁证模型血清ET、NO指标的变化 | 第28-31页 |
结语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附图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发表文章 | 第37-40页 |
详细摘要 | 第40-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