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语 | 第1-13页 |
第一章 总论——理论背景、概念界定与行为类型 | 第13-51页 |
第一节 理论背景 | 第13-28页 |
一、司法的语义与职能 | 第13-20页 |
二、司法权威的概念与要素 | 第20-24页 |
三、司法权威的社会生态学分析 | 第24-28页 |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 | 第28-38页 |
一、妨害司法权威行为的法律属性 | 第29-31页 |
二、妨害行为的客体 | 第31-32页 |
三、直接妨害与间接妨害 | 第32-34页 |
四、司法外部行为与司法内部行为 | 第34-36页 |
五、妨害司法权威行为与妨害司法法定类罪的关系 | 第36-38页 |
第三节 妨害司法权威行为的学理类型 | 第38-51页 |
一、破坏法庭秩序 | 第39-41页 |
二、妨碍事实认定 | 第41-43页 |
三、抗拒裁判执行 | 第43-45页 |
四、僭越司法职权 | 第45-47页 |
五、贬损司法尊严 | 第47-51页 |
第二章 破坏法庭秩序法定个罪研究 | 第51-75页 |
第一节 境外法域相关法例的比较考察 | 第51-57页 |
一、普通法系中的藐视法庭罪 | 第51-54页 |
二、藐视法庭罪法例中的“当面藐视法庭” | 第54-56页 |
三、大陆法系中的相关立法 | 第56-57页 |
第二节 现行法定个罪诠释——一个法律实然的分析 | 第57-62页 |
一、扰乱法庭秩序罪的构成特征 | 第58-60页 |
二、扰乱法庭秩序罪与非罪的一般认识 | 第60-61页 |
三、扰乱法庭秩序罪的处罚原则 | 第61-62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思考——一个法律应然的分析 | 第62-75页 |
一、叙明罪状中的法律漏洞 | 第62-67页 |
二、法定刑的种类和幅度 | 第67-69页 |
三、扰乱法庭秩序罪的审理程序 | 第69-75页 |
第三章 妨碍事实认定学理类罪研究 | 第75-120页 |
第一节 普通法系中相关法例的比较考察 | 第75-83页 |
一、普通法系中的伪证罪 | 第75-79页 |
二、与妨碍事实认定有关的其他犯罪 | 第79-83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中相关立法的比较考察 | 第83-92页 |
一、德国刑法中有关妨碍事实认定的犯罪 | 第83-84页 |
二、意大利刑法中有关妨碍事实认定的犯罪 | 第84-87页 |
三、俄罗斯刑法中有关妨碍事实认定的犯罪 | 第87-89页 |
四、日本刑法中有关妨碍事实认定的犯罪 | 第89-91页 |
五、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中有关妨碍事实认定的犯罪 | 第91-92页 |
第三节 现行法定个罪诠释——一个法律实然的分析 | 第92-101页 |
一、关于伪证罪 | 第92-95页 |
二、关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 | 第95-97页 |
三、关于妨害作证罪 | 第97-99页 |
四、关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 第99-101页 |
五、关于打击报复证人罪 | 第101页 |
第四节 我国相关刑事立法中的漏洞及其弥补——一个法律应然的分析 | 第101-120页 |
一、伪证罪条款中的法律漏洞 | 第102-106页 |
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妨害刑事证据罪条款中的法律漏洞 | 第106-108页 |
三、妨害作证罪条款中的法律漏洞 | 第108-110页 |
四、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条款中的法律漏洞 | 第110-112页 |
五、法律漏洞的性质及其弥补方式 | 第112-115页 |
六、法律的修订与立法政策的调整 | 第115-120页 |
第四章 抗拒裁判执行法定个罪研究 | 第120-143页 |
第一节 境外法域相关法例的比较考察 | 第120-125页 |
一、普通法系中的相关法例 | 第120-123页 |
二、大陆法系中的相关立法 | 第123-125页 |
第二节 现行法定个罪诠释——一个法律实然的分析 | 第125-131页 |
一、我国历史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事立法简况 | 第125-127页 |
二、现行刑法中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特征 | 第127-131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理论思考——一个法律应然的分析 | 第131-143页 |
一、罪状表述中的语义混乱问题 | 第132-134页 |
二、罪状表述与立法目的有所抵牾的问题 | 第134-137页 |
三、罪状表述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 | 第137-140页 |
四、设立“抗拒强制执行措施罪”的设想 | 第140-143页 |
第五章 僭越司法职权学理个罪研究 | 第143-172页 |
第一节 境外法域防治“媒体审判”法例的比较考察 | 第143-150页 |
一、“媒体审判”与僭越司法职权 | 第143-145页 |
二、英国防治媒体藐视法庭的法例 | 第145-149页 |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例 | 第149-150页 |
第二节 境外法域防治“阻碍审判”法例的比较考察 | 第150-153页 |
一、普通法中的相关法例 | 第150-152页 |
二、大陆法系的相关立法 | 第152-153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理论思考——一个法律应然的分析 | 第153-172页 |
一、不当报道和评论行为的法律归类 | 第153-156页 |
二、媒体报道和评论司法——三种关系的平衡 | 第156-161页 |
三、报道司法与评论司法的法律界限 | 第161-164页 |
四、媒体藐视司法犯罪的构成要件 | 第164-168页 |
五、公权藐视司法犯罪的构成要件 | 第168-172页 |
第六章 贬损司法尊严学理个罪研究 | 第172-198页 |
第一节 境外法域相关法例的比较考察 | 第172-185页 |
一、英国普通法上的诽谤法庭罪 | 第172-175页 |
二、英国诽谤法庭罪法例的演变 | 第175-178页 |
三、其他普通法系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例 | 第178-182页 |
四、大陆法系中的相关立法 | 第182-185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理论思考——一个法律应然的分析 | 第185-198页 |
一、与藐视司法罪相关的几个概念 | 第185-187页 |
二、贬损司法尊严犯罪的构成要件 | 第187-191页 |
三、在批评司法与藐视司法之间 | 第191-194页 |
四、批评司法与中伤司法的合理界限 | 第194-198页 |
结语 | 第198-201页 |
参考文献 | 第201-219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219-220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220-225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225-232页 |
后记 | 第232-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