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管理学论文--决策学论文

不作为惰性效应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文献综述第8-17页
 引言第8页
   ·不作为惰性的定义第8-9页
   ·不作为惰性的影响因素第9-11页
     ·吸引力差异第9页
     ·紧密挂钩第9页
     ·时空距离第9-10页
     ·机会来源第10页
     ·可规避性与规避成本第10页
     ·选项数目第10页
     ·社会比较第10页
     ·收益与损失第10页
     ·个性差异第10-11页
     ·决策的重要程度第11页
   ·不作为惰性产生的原因第11-17页
     ·后悔与不作为惰性的关系第11-14页
     ·价值低估与不作为惰性的关系第14-15页
     ·后悔理论和价值低估的整合第15-16页
     ·其他情绪的作用第16-17页
   ·不作为惰性的应用第17页
2 问题提出和研究设计第17-19页
   ·问题提出第17-18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研究目的第18页
     ·研究意义第18-19页
   ·研究设计第19页
     ·研究思路第19页
     ·研究假设第19页
     ·研究方法和统计分析第19页
3.实验一:相关他人的决定对不作为惰性的影响第19-27页
   ·实验目的第20页
   ·研究假设第20页
   ·实验方法第20-21页
     ·被试选取第20页
     ·实验设计第20页
     ·实验材料第20-21页
     ·实验程序第21页
     ·数据处理第21页
   ·结果与分析第21-25页
     ·价格差异对作为可能性、不同类型的后悔感以及估价的影响第21-22页
     ·作为可能性与各种后悔感以及估价的相关关系第22-23页
     ·大小差异组各种后悔感和估价对于作为可能性的回归第23-25页
     ·相关他人和价格差异对作为可能性的影响第25页
   ·讨论第25-27页
4.实验二:群体环境下的不作为惰性第27-30页
   ·实验目的第27页
   ·研究假设第27页
   ·实验过程第27-28页
     ·被试选取第27页
     ·实验设计第27页
     ·实验材料第27页
     ·实验程序第27-28页
     ·数据处理第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29页
     ·群体讨论对作为可能性以及各种后悔感的影响第28-29页
     ·群体大小和价格差异对于作为可能性的影响第29页
   ·讨论第29-30页
5.实验三:择偶情境中的不作为惰性第30-33页
   ·研究目的第30-31页
   ·研究假设第31页
   ·实验方法第31-32页
     ·被试选择第31页
     ·实验设计第31页
     ·实验材料第31页
     ·实验程序第31-32页
     ·实验处理第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3页
     ·择偶情境中是否存在不作为惰性第32页
     ·择偶情境中男女作为可能性的差异第32页
     ·作为可能性与年龄的关系第32-33页
   ·讨论第33页
6 总讨论第33-37页
   ·不作为惰性的影响因素第33-35页
     ·相关他人的影响第33-34页
     ·群体讨论的影响第34-35页
     ·择偶中的不作为惰性第35页
   ·不作为惰性产生的原因第35-37页
7 总结论第37页
8.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第37-39页
   ·研究不足第37-38页
   ·研究展望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附录(部分实验材料)第42-47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省体育学科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篇:新型多功能同位素编码探针的合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