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8页 |
·超分子化学起源及时代意义 | 第8-10页 |
·穴醚的出现及发展 | 第10-12页 |
·基于穴醚的准轮烷 | 第12-20页 |
·基于穴醚的轮烷 | 第20-2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基于双苯并-24-冠-8三桥穴醚的[2]轮烷的构筑 | 第28-52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测试仪器 | 第29页 |
·试剂 | 第29页 |
·主客体化合物的合成 | 第29-31页 |
·主客体化学的络合研究 | 第31-34页 |
·基于双苯并-24-冠-8三桥穴醚的[2]轮烷的合成与表征 | 第34-43页 |
·穿线法制备[2]轮烷5及其结构表征 | 第34-39页 |
·一锅法制备[2]轮烷9及其结构表征 | 第39-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52页 |
第三章 基于冠醚的三桥穴醚与六氟磷酸草的络合研究 | 第52-74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测试仪器 | 第53-54页 |
·试剂 | 第54页 |
·客体分子六氟磷酸草的合成 | 第54页 |
·主客体络合研究 | 第54-61页 |
·络合比的测定 | 第54-56页 |
·络合常数的测定 | 第56-58页 |
·主客体~1H NMR谱图对比分析与讨论 | 第58-61页 |
·双苯并-24-冠-8三桥穴醚/六氟磷酸革识别体系的钾离子响应性研究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7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5页 |
发表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个人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