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铅、锌和银概况 | 第10页 |
·铅锌银的性质与用途 | 第10-13页 |
·铅的主要性质与用途 | 第10-11页 |
·锌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 第11-12页 |
·银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 第12-13页 |
·铅锌银资源特点 | 第13-16页 |
·铅锌的主要矿物 | 第13-14页 |
·铅锌资源储量及其特点 | 第14-15页 |
·中国铅锌银资源特点 | 第15-16页 |
·硫化铅锌矿选矿概述 | 第16-20页 |
·硫化铅锌矿选矿药剂 | 第16-18页 |
·硫化铅锌矿选矿工艺 | 第18-19页 |
·电位调控浮选 | 第19-20页 |
·氧化铅锌矿选矿概述 | 第20-22页 |
·氧化铅矿选矿 | 第20-21页 |
·氧化锌矿选矿 | 第21-22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22-23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2 试样、药剂、设备及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试验矿样 | 第24-25页 |
·实际矿石试验矿样制备 | 第24-25页 |
·单矿物试验矿样 | 第25页 |
·药剂与设备 | 第25-26页 |
·试验药剂 | 第25页 |
·试验主要设备、仪器 | 第25-26页 |
·试验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3 实际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 第27-41页 |
·原矿多元素分析及铅锌物相分析 | 第27-28页 |
·原矿矿物组成 | 第28-29页 |
·主要矿物的嵌布粒度 | 第29-30页 |
·主要矿物的解离度测定 | 第30页 |
·主要矿物选矿工艺特性和嵌布状态 | 第30-37页 |
·方铅矿 | 第30-31页 |
·硫锑铅矿 | 第31-32页 |
·车轮矿 | 第32-33页 |
·柱硫锑铅银矿 | 第33-34页 |
·银黝铜矿 | 第34-35页 |
·闪锌矿 | 第35-37页 |
·主要有价金属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 | 第37-39页 |
·铅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 | 第37页 |
·锌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 | 第37-38页 |
·银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4 实际矿石试验研究 | 第41-73页 |
·原则流程的确定 | 第41-42页 |
·选铅试验 | 第42-63页 |
·细度试验 | 第42-43页 |
·捕收剂试验 | 第43-48页 |
·介质调整剂试验 | 第48-52页 |
·抑制剂试验 | 第52-56页 |
·粗选矿浆浓度试验 | 第56-57页 |
·粗选浮选时间试验 | 第57-59页 |
·精选碳酸钠用量试验 | 第59-60页 |
·开路试验 | 第60-61页 |
·闭路试验 | 第61-63页 |
·选锌试验 | 第63-69页 |
·石灰用量试验 | 第63-64页 |
·硫酸铜用量试验 | 第64-66页 |
·丁黄药用量试验 | 第66-67页 |
·精选石灰用量试验 | 第67-68页 |
·开路试验 | 第68-69页 |
·铅锌选矿全流程试验 | 第69-72页 |
·全流程开路试验 | 第69-70页 |
·全流程闭路试验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5 方铅矿与闪锌矿浮选行为研究 | 第73-79页 |
·不同碱性pH调整剂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73-74页 |
·不同碱性pH调整剂对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73页 |
·不同碱性pH调整剂对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73-74页 |
·抑制剂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74-76页 |
·ZnSO_4+Na_2CO_3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74-75页 |
·ZnSO_4+Na_2CO_3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75页 |
·ZnSO_4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75-76页 |
·金属离子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76-78页 |
·Fe~(3+)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76页 |
·Pb~(2+)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76-77页 |
·Cu~(2+)对方铅矿和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6 闪锌矿受抑制与活化机理分析 | 第79-82页 |
·闪锌矿与ZnSO_4+Na_2CO_3组合药剂作用机理分析 | 第79页 |
·闪锌矿与Cu~(2+)作用机理分析 | 第79-80页 |
·闪锌矿与不同碱性pH调整剂作用机理分析 | 第80页 |
·闪锌矿与捕收剂作用机理分析 | 第80页 |
·小结 | 第80-82页 |
7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