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根际土壤氨氮转化菌的分离、鉴定及效应研究
符号说明 | 第1-6页 |
目录 | 第6-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前言 | 第13-33页 |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3页 |
·研究进展 | 第13-31页 |
·植物根际促生菌 | 第14-17页 |
·种类 | 第14-15页 |
·对植物的促生作用 | 第15-17页 |
·微生物菌肥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微生物菌肥的种类 | 第17-18页 |
·微生物菌肥的作用 | 第18-19页 |
·微生物菌肥的发展趋势 | 第19页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传统方法 | 第19-20页 |
·生物化学方法 | 第20页 |
·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20-23页 |
·茶树根际微生物研究动态 | 第23-29页 |
·茶树根际微生物的组成 | 第23-24页 |
·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因素 | 第24-27页 |
·根际微生物对茶树的作用 | 第27-28页 |
·微生物菌肥在茶树上的应用 | 第28-29页 |
·茶树氮素营养 | 第29-31页 |
·茶树氮素代谢基础 | 第29-30页 |
·氮素对茶树的影响 | 第30-31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3-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接种方法及土壤样品的采集 | 第33页 |
·固氮菌对照菌株来源 | 第33页 |
·引物序列 | 第33-34页 |
·接种茶苗样品采集 | 第34页 |
·主要试剂 | 第34-35页 |
·仪器设备 | 第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47页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35-36页 |
·菌株的分离、纯化 | 第36-37页 |
·高效菌株活性测定 | 第37-38页 |
·SDS-PAGE 全细胞聚类 | 第38页 |
·16 S rDNA 分子鉴定 | 第38-39页 |
·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鉴定 | 第39-42页 |
·菌株特性分析 | 第42-43页 |
·微生物计数 | 第43页 |
·土壤速效养分测定 | 第43-44页 |
·土壤 pH 和有机质测定 | 第44页 |
·土壤酶活性测定 | 第44-45页 |
·茶苗生物量统计 | 第45页 |
·全氮测定 | 第45-46页 |
·氮素酶活性测定 | 第46-47页 |
·土壤微生物 DNA 提取、纯化及酶切 | 第47页 |
·数据处理 | 第47-4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70页 |
·氨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 | 第48-53页 |
·氨化细菌的分离及初选 | 第48页 |
·高效菌株的筛选 | 第48-49页 |
·高效菌株的鉴定 | 第49-52页 |
·高效菌株生长条件及功能特性 | 第52-53页 |
·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 | 第53-59页 |
·固氮菌的分离及初选 | 第53-54页 |
·菌株的筛选 | 第54-55页 |
·菌株的鉴定 | 第55-57页 |
·菌株生长条件及功能特性 | 第57-59页 |
·接种对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 第59-67页 |
·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动态 | 第59-60页 |
·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 第60-62页 |
·根际土壤化学特性分析 | 第62-65页 |
·微生物与根际土壤无机氮及酶活性的相关性 | 第65-67页 |
·接种对茶苗的影响 | 第67-70页 |
·茶苗生物量 | 第67页 |
·茶苗新梢和根系氮含量 | 第67-68页 |
·茶苗氮代谢酶活性及相关性分析 | 第68-70页 |
4 讨论 | 第70-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9页 |
附录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