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概述 | 第11-12页 |
·硫酸铜生产工艺简介 | 第12-15页 |
·硫酸铜产品标准 | 第12-13页 |
·以铜矿石为原料生产硫酸铜工艺 | 第13-14页 |
·以废紫杂铜及海绵铜为原料生产硫酸铜工艺 | 第14-15页 |
·以线路板刻饰液为原料生产硫酸铜工艺 | 第15页 |
·硫酸铜生产中杂质脱除技术简介 | 第15-17页 |
·镍脱除技术 | 第15-16页 |
·铁、砷脱除技术 | 第16页 |
·铅脱除技术 | 第16页 |
·钙脱除技术 | 第16-17页 |
·硫酸铜溶液深度脱钙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2 脱钙技术路线及原理和方法 | 第21-31页 |
·脱钙技术路线 | 第21页 |
·溶剂萃取脱钙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21-24页 |
·萃取剂的选择 | 第21-22页 |
·萃取反应 | 第22-23页 |
·相关试验参数 | 第23-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基于铜价态变化的脱钙原理和方法 | 第24-27页 |
·基本原理 | 第24-26页 |
·相关试验参数计算 | 第26页 |
·试验方法及装置 | 第26-27页 |
·分析方法 | 第27-29页 |
·铜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钙分析方法 | 第28页 |
·P204 浓度分析方法 | 第28页 |
·氯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原料、试剂及仪器 | 第29-31页 |
·原料 | 第29页 |
·试剂 | 第29-30页 |
·仪器 | 第30-31页 |
3 溶剂萃取脱钙试验研究 | 第31-46页 |
·pH 对 P204 萃取金属离子顺序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31页 |
·铜钙萃取分配比的测定及分离系数βCa/Cu计算 | 第31-33页 |
·单级萃取深度脱钙的试验 | 第33-36页 |
·P204 浓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相比的影响 | 第34-35页 |
·萃取时间的影响 | 第35页 |
·水相 pH 的影响 | 第35-36页 |
·正交试验 | 第36-37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36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36-37页 |
·单因素验证性试验 | 第37页 |
·P204 多级萃取深度脱钙的试验 | 第37-45页 |
·萃取方式的确定 | 第38页 |
·P204 多级错流萃取深度脱钙的试验 | 第38-42页 |
·P204 多级逆流萃取深度脱钙的试验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基于变铜价态的深度脱钙工艺试验研究 | 第46-74页 |
·热力学分析 | 第46-50页 |
·SO_2还原沉淀 CuCl 的理论依据 | 第46页 |
·Cu—Cl-—H_2O 系 E-pH 图分析 | 第46-48页 |
·CuCl 在水中的溶解度与 Cl-浓度的关系 | 第48-49页 |
·转型及溶出反应ΔrGmθ计算 | 第49-50页 |
·SO_2还原沉淀 CuCl 试验研究 | 第50-60页 |
·时间的影响 | 第50-52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NaCl 加入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NaCl 加入速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pH 值的影响 | 第55-56页 |
·CuCl 晶种量的影响 | 第56-58页 |
·单因素最优条件确定和验证试验 | 第58页 |
·CuCl 物相表征 | 第58-60页 |
·CuCl 转型 Cu_2O 的试验研究 | 第60-66页 |
·时间的影响 | 第60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NaOH 浓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液固比的影响 | 第62页 |
·单因素最优条件确定和验证试验 | 第62-63页 |
·Cu_2O 物相表征 | 第63-64页 |
·CuCl 转型过程控制步骤的探讨 | 第64-66页 |
·Cu_2O 溶出试验研究 | 第66-70页 |
·Cu_2O 原料成分 | 第66页 |
·时间的影响 | 第66-67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液固比的影响 | 第68页 |
·单因素最优条件确定和验证试验 | 第68-69页 |
·Cu_2O 浸出过程控制步骤的探讨 | 第69-70页 |
·Cu_2O 溶出液结晶硫酸铜试验 | 第70-73页 |
·硫酸铜浓度与密度的测定 | 第70-71页 |
·冷却结晶试验 | 第71-72页 |
·CuSO_4·5H_2O 物相表征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4页 |
·建议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