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 时间范围界定 | 第12-13页 |
(2) 空间范围界定 | 第13页 |
(3) 中心线索 | 第13页 |
·既往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关于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研究及相关理论 | 第13-15页 |
·关于南昌近代城市建设的相关史料与学术论文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实地调研法 | 第17-18页 |
·个案研究法 | 第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2章 近代南昌城市转型:从传统农业城市到近代城市 | 第20-32页 |
·南昌古代城市概略 | 第20-23页 |
·历史沿革 | 第20-21页 |
·城市地理 | 第21-22页 |
·南昌传统城市格局的形成 | 第22-23页 |
·南昌近代城市转型背景 | 第23-25页 |
·国内外环境 | 第23-24页 |
·南昌内部环境 | 第24-25页 |
·近代南昌城市转型的主要变革 | 第25-26页 |
·城市功能的变革 | 第25-26页 |
·城市格局的变革 | 第26页 |
·近代南昌城市转型过程 | 第26-29页 |
·南昌近代城市化 | 第27-29页 |
·南昌城市近代化 | 第29页 |
·南昌近代城市转型特征 | 第29-30页 |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引发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 第29-30页 |
·马路、铁路拓建促使城市交通变革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南昌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历程及内容 | 第32-44页 |
·南昌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历史分期 | 第32-33页 |
·历史分期 | 第32页 |
·分期依据 | 第32-33页 |
·南昌近代城市规划建设各时期的主要内容(1882-1949) | 第33-39页 |
·城市转型期(1882-1920) | 第33-34页 |
·市政计划与旧城改造的全面建设时期(1920-1939) | 第34-38页 |
·战争破坏停滞时期(1939-1945) | 第38-39页 |
·规划与恢复建设时期(1945-1949) | 第39页 |
·近代南昌市政规划管理机构的演变 | 第39-43页 |
·市政规划管理机构建立与发展 | 第39-40页 |
·南昌的市政计划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南昌近代若干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研究 | 第44-52页 |
·拆城墙筑环城路——城市主要骨架的规划建设 | 第44-48页 |
·南昌古城墙的历史沿革 | 第44-46页 |
·近代城市骨架的构筑 | 第46-48页 |
·城中公园——城市休憩空间的规划与修建 | 第48-50页 |
·中正大桥——首座跨江大桥的规划与修建 | 第50-51页 |
·中正大桥的修建 | 第50-51页 |
·中正大桥修建的意义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南昌近代城市建设发展动因及规划特征分析 | 第52-60页 |
·南昌近代城市的发展动因 | 第52-56页 |
·帝国主义的宗教入侵 | 第52-53页 |
·振兴实业的思潮 | 第53-54页 |
·新生活运动 | 第54-56页 |
·南昌近代城市规划特征分析 | 第56-58页 |
·马路主义城市规划特征 | 第56-57页 |
·跨江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 第57-58页 |
·富有政治色彩的城市规划建设 | 第58页 |
·近代南昌城市规划的范型研究 | 第58-59页 |
·近代中国城市的"马路主义"规划 | 第58页 |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规划设想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结语 | 第60-62页 |
·南昌近代城市规划的历史考察与总结 | 第60-61页 |
·展望与总结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论文图表来源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项目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