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4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微卫星 DNA 概述 | 第14-16页 |
·微卫星 DNA 的发现 | 第14-15页 |
·微卫星 DNA 的结构及特点 | 第15页 |
·微卫星 DNA 的分布及起源 | 第15页 |
·微卫星标记在家禽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家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概述 | 第16-20页 |
·鸡(Gallus gallus)MHC 的结构 | 第17页 |
·火鸡(Meleagrisg allopavo)MHC 的结构 | 第17-18页 |
·鹌鹑(Coturnix japonica)MHC 的结构 | 第18页 |
·鹅(Anser cygnoides)MHC 的结构 | 第18-19页 |
·鸭(Anas platyrhynchos)MHC 的结构 | 第19页 |
·鸡 MHC 单倍型与抗病性的关系 | 第19-20页 |
·TAP 基因概述 | 第20-22页 |
·人 TAP 基因及转运机制 | 第20-21页 |
·鸡的 TAP 基因及与 MHC 的关系 | 第21-22页 |
·HBK-SPF 鸭 | 第22-24页 |
·种源 | 第22页 |
·病原微生物净化 | 第22-23页 |
·遗传学结构 | 第23-24页 |
第二章 HBK-SPF 鸭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24-38页 |
·材料 | 第24-26页 |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微卫星位点引物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26页 |
·DNA 浓度和纯度的检测 | 第26页 |
·PCR 反应体系 | 第26-27页 |
·PCR 产物的序列测定 | 第27页 |
·数据分析 | 第27页 |
·结果 | 第27-36页 |
·鸭微卫星位点的基因频率 | 第27-30页 |
·Hardy-Weinberg 平衡检验 | 第30-31页 |
·群体内遗传变异参数 | 第31-32页 |
·群体间在世代间遗传变异分析 | 第32-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群体内的遗传变异 | 第36页 |
·群体间的遗传变异 | 第36页 |
·与传统饲养方式鸭的遗传多样性差异 | 第36-38页 |
第三章 鸭 MHC I 区域多态性位点筛选及不同单倍型鸭分群 | 第38-47页 |
·材料 | 第38页 |
·实验动物 | 第38页 |
·主要试剂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38页 |
·多态性位点分析和引物设计 | 第38-39页 |
·PCR 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 | 第39-40页 |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检测 | 第40页 |
·序列分析 | 第40-41页 |
·A 位点多态性分析 | 第41页 |
·单倍型鸭种群的建立 | 第41页 |
·结果 | 第41-46页 |
·重复结构的 PCR 扩增结果 | 第41-42页 |
·SSCP 分析结果 | 第42-43页 |
·推测多态性位点的分析结果 | 第43-46页 |
·讨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不同单倍型鸭 TAP 基因结构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7-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实验动物 | 第47页 |
·主要试剂 | 第47页 |
·引物设计 | 第47页 |
·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 | 第47-48页 |
·数据分析 | 第48页 |
·结果 | 第48-54页 |
·PCR 扩增结果 | 第48-50页 |
·核苷酸同源性分析 | 第50页 |
·氨基酸同源性分析 | 第50-51页 |
·编码区结构预测 | 第51-54页 |
·讨论 | 第54-56页 |
第五章 MHC 单倍型鸭鸭疫里默氏杆菌和 I 型鸭肝炎病毒感染试验 | 第56-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9页 |
·实验动物 | 第56页 |
·主要试剂 | 第56页 |
·主要仪器 | 第56页 |
·不同单倍型鸭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感染试验 | 第56-57页 |
·不同单倍型鸭 I 型鸭肝炎病毒的感染试验 | 第57-59页 |
·实验结果 | 第59-61页 |
·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试验结果 | 第59页 |
·I 型鸭肝炎感染试验结果 | 第59-61页 |
·讨论 | 第61-62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