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科学研究工作论文

农业高校重点科技创新基地运行管理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绪论第11-22页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研究目的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页
   ·研究综述第13-18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13-16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16-18页
   ·研究设计第18-22页
     ·基本概念第18-19页
     ·论依据第19-20页
     ·研究内容第20页
     ·研究方法第20-22页
2 农业高校重点科技创新基地功能分析第22-27页
   ·农业高校重点科技创新基地的特性第22-23页
     ·布局地域性第22页
     ·发展优先性第22-23页
     ·运行开放性第23页
   ·农业高校重点科技创新基地的功能定位第23-27页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3-24页
     ·开展农业科学研究的核心力量第24-25页
     ·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第25-26页
     ·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第26-27页
3 农业高校重点科技创新基地运行管理现状研究第27-37页
   ·农业高校重点科技创新基地概况第27-29页
     ·农业高校重点科技创新基地布局第27-29页
     ·农业高校重点科技创新基地研究队伍第29页
   ·农业高校重点科技创新基地运行管理现状第29-31页
     ·人才队伍管理第29页
     ·科研管理第29-30页
     ·资源管理第30-31页
     ·运行制度管理第31页
   ·农业高校重点科技创新基地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第31-34页
     ·管理理念更新不够第31-32页
     ·运行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第32-33页
     ·支撑队伍建设滞后第33-34页
     ·科研人员管理复杂第34页
   ·农业高校重点科技创新基地运行管理影响因素分析第34-37页
     ·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需求第34-35页
     ·科研资源第35页
     ·内部管理结构第35-36页
     ·制度环境第36-37页
4 农业高校重点科技创新基地运行管理案例研究第37-47页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案例第37-42页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概况第37-38页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第38-40页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的启示第40-42页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案例第42-47页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概况第42-43页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第43-45页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的启示第45-47页
5 美国高校农业重点科技创新基地运行管理研究第47-52页
   ·美国高校农业重点科技创新基地运行管理概况第47-50页
     ·美国高校农业重点科技创新基地管理体制第47-48页
     ·美国高校农业重点科技创新基地运行管理方式第48-50页
   ·对我国农业高校重点科技创新基地运行管理的启示第50-52页
     ·清与依托高校的关系第50页
     ·建设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第50-51页
     ·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第51-52页
6 加强农业高校重点科技创新基地运行管理的对策研究第52-64页
   ·更新科技创新基地管理体系第52-56页
     ·改革内部管理体制第52-53页
     ·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第53-54页
     ·创建高效信息管理系统第54-55页
     ·完善科技创新基地内部评估机制第55-56页
   ·重视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第56-58页
     ·培植与引进高层次研究人员第56-57页
     ·构建高水平支撑队伍第57页
     ·强化研究团队建设第57-58页
   ·强化科研经费筹集与管理能力第58-60页
     ·提升经费筹措能力第58-59页
     ·拓宽经费筹措渠道第59页
     ·加强经费管理与监督第59-60页
   ·加大科技创新基地开放与合作力度第60-61页
     ·提高开放层次第60页
     ·创新合作形式第60-61页
   ·加强科技创新基地文化建设第61-64页
     ·推进创新文化建设第61-62页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第62-63页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第63-64页
7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64-65页
   ·研究创新之处第65页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附录1:本研究所选取的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第70-71页
附录2:访谈提纲第71-72页
附录3:读研期间文章发表与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淀粉芽孢杆菌J5防治桃流胶病的研究
下一篇:红安县耕地地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