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余热发电论文

基于热电转换的铝电解槽侧壁余热发电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5页
1 绪论第15-26页
   ·引言第15页
   ·铝电解简介第15-19页
     ·铝电解工艺原理和流程第15-16页
     ·铝电解槽的能耗分析第16-18页
     ·铝电解节能途径第18-19页
   ·温差发电技术第19-24页
     ·温差电的历史第19-20页
     ·热电材料及其进展第20-22页
     ·温差发电技术的应用第22-24页
   ·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4-26页
     ·研究意义第24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2 温差发电理论基础与热电模块第26-41页
   ·热电效应的一般描述第26-32页
     ·塞贝克效应第26-28页
     ·帕尔帖效应第28-30页
     ·汤姆逊效应第30-31页
     ·开尔文关系第31-32页
   ·附加效应第32页
     ·焦耳效应第32页
     ·傅里叶效应第32页
   ·磁电效应、热磁效应和光磁电效应第32-37页
     ·磁电效应第33-35页
     ·热磁效应第35-36页
     ·光磁电效应第36-37页
   ·热电优值第37-38页
   ·热电模块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3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热电耦合分析第41-59页
   ·单个温差发电器的热电模型第41-49页
     ·单个温差发电器理论建模第41-44页
     ·单个温差发电器的输出功率第44-45页
     ·冷端温度对输出性能的影响第45-46页
     ·接触效应对输出性能的影响第46-49页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串联连接的解析模型第49-53页
     ·串联连接的温差发电器的模型结构第49-52页
     ·接触效应对串联温差发电器性能的影响第52-53页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并联连接的解析模型第53-57页
     ·并联连接的温差发电器的模型结构第53-56页
     ·接触效应对并联温差发电器性能的影响第56-57页
     ·串联和并联温差发电器输出性能比较第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4 铝电解槽侧壁余热发电技术的论证第59-72页
   ·已具备的条件第59-65页
     ·铝电解槽散热孔的结构第59-60页
     ·铝电解槽散热孔的温度条件第60-65页
   ·铝电解槽侧壁余热发电装置的要求第65-69页
     ·对半导体热电材料要求第65-66页
     ·对散热方式的要求第66-67页
     ·对散热器的要求第67-69页
   ·其它方面的要求第69-71页
     ·散热孔结构的影响第69页
     ·磁场的影响第69-70页
     ·热平衡稳定的要求第70页
     ·其余要求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5 温差发电器的实验研究第72-89页
   ·温差发电实验平台第72-76页
     ·加热部分第72-73页
     ·冷却部分第73-74页
     ·隔热部分第74页
     ·测试系统第74-76页
   ·塞贝克系数研究第76-78页
   ·输出特性研究第78-80页
   ·温差发电器串联、并联实验第80-84页
     ·串联实验研究第81-82页
     ·并联实验研究第82-84页
   ·磁场对温差发电器的影响第84-87页
     ·磁场系统第85页
     ·磁场对空载特性的影响第85-86页
     ·磁场对输出功率的影响第86-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6 铝电解槽侧壁余热发电装置的设计、优化和系统集成第89-118页
   ·温差发电装置设计要求第89-90页
   ·温差发电装置的外形尺寸第90-91页
   ·发电装置箱体的设计第91-92页
   ·初始结构温差发电装置第92-104页
     ·初始结构风管的优化第93-96页
     ·初始结构散热器的优化第96-104页
   ·优化结构温差发电装置第104-108页
     ·优化结构风管的优化第106-107页
     ·优化结构散热器的设计第107-108页
   ·温差发电装置性能测试第108-109页
     ·发电性能测试第108-109页
     ·连续性测试第109页
   ·余热温差发电系统集成第109-115页
     ·选择散热孔第110-111页
     ·温差发电装置的现场安装第111-113页
     ·电能管理系统第113-114页
     ·系统集成第114页
     ·对电解槽温度场的影响第114-115页
   ·经济性分析第115-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7 总结和展望第118-120页
   ·全文总结第118-119页
   ·研究展望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的热电化学研究及其电极材料的计算与模拟
下一篇:美国南部水稻稻瘟病菌的分子分析以及相应抗性QTL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