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 ·群落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黄土高原典型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黄土高原优势种种群结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黄土高原群落演替及稳定性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1-32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23页 |
| ·黄土高原概况 | 第21页 |
|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与植被演变史 | 第21-22页 |
| ·退耕还林工程 | 第22-23页 |
| ·样地的选择及调查方法 | 第23-30页 |
| ·人工林区样地选择及调查方法 | 第23-27页 |
| ·次生林区样地选择及调查方法 | 第27-30页 |
| ·技术路线 | 第30页 |
|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30-32页 |
| ·物种组成及重要值计算 | 第30页 |
| ·群落多样性指标 | 第30-31页 |
| ·乔木空间分布局格 | 第31页 |
| ·分析软件介绍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典型人工群落物种组成及不同恢复阶段多样性 | 第32-40页 |
| ·结果分析 | 第32-39页 |
| ·黄土高原退耕区典型人工群落物种组成 | 第32-34页 |
| ·不同恢复阶段人工群落物种多样性动态 | 第34-37页 |
| ·典型人工恢复群落建群种种群结构 | 第37-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次生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 第40-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 ·典型先锋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 第40-42页 |
| ·典型演替后期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 第42-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次生群落优势种种群结构 | 第45-5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 ·典型先锋群落优势种种群结构及空间点格局分析 | 第46-49页 |
| ·典型演替后期群落优势种种群结构及空间点格局分析 | 第49-52页 |
| ·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4-57页 |
| ·黄土高原典型恢复群落物种组成及不同演替阶段多样性动态 | 第54页 |
| ·黄土高原典型恢复群落建群种种群结构 | 第54-55页 |
| ·黄土高原典型次生群落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与演替规律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