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2 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基础理论 | 第13-19页 |
·可达性概念与特征 | 第13-17页 |
·可达性概念 | 第13页 |
·可达性特征 | 第13-14页 |
·轨道交通系统可达性指标 | 第14-17页 |
·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评价的意义 | 第17-19页 |
3 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度量方法 | 第19-25页 |
·经典可达性度量模型分析 | 第19-22页 |
·空间阻隔模型 | 第19-20页 |
·累积机会模型 | 第20页 |
·潜力模型 | 第20-21页 |
·效用模型 | 第21页 |
·时空约束模型 | 第21-22页 |
·可达性度量方法的局限性分析 | 第22页 |
·可达性研究发展方向 | 第22-25页 |
4 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评价模型建立 | 第25-34页 |
·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定量测算模型 | 第25-27页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27-34页 |
·基于模糊评价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模糊评价方法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实用性及其优点 | 第29-31页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1-34页 |
5 实证分析 | 第34-56页 |
·研究对象概述 | 第34-40页 |
·重庆市基本概况 | 第34-36页 |
·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 | 第36-40页 |
·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可达性状况比较研究 | 第40-52页 |
·计算指标的确定 | 第40-49页 |
·重庆市区轨道交通可达性测算 | 第49-52页 |
·基于可达性的重庆轨道交通满意度调查 | 第52-55页 |
·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重要性的扩展调查 | 第52页 |
·确定各层指标间的权重分配 | 第52-54页 |
·单因素模糊评价 | 第54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4-55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附录 问卷调查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