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现象学的内时间意识结构--主要基于《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章 内时间意识的提出背景 | 第14-19页 |
第一节 哲学史背景——从奥古斯丁到布伦塔诺 | 第14-16页 |
第二节 现象学背景——内时间意识作为另一种意向性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现前域的构成要素及其涵义 | 第19-24页 |
第一节 原印象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滞留 | 第20-22页 |
第三节 前摄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现前域中的流动关联 | 第24-29页 |
第一节 滞留与原印象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前摄与原印象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前摄与滞留 | 第26-29页 |
第四章 客观时间的构造 | 第29-36页 |
第一节 客观时间的排除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客观时间点的构造 | 第30-32页 |
第三节 现前域对客观时间的奠基 | 第32-33页 |
第四节 感知、再回忆与期待 | 第33-36页 |
第五章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效应 | 第36-40页 |
第一节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对胡塞尔其他理论的影响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对后来者的影响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