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6页 |
| (一) 本文的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二)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 研究著作及相关著作章节 | 第10-12页 |
| 2、 相关研究论文 | 第12-14页 |
| (三) 本文的创新与思路 | 第14-16页 |
| 一、 雅各布森的生平、著述与思想 | 第16-26页 |
| (一) 生平与著述 | 第16-18页 |
| (二) 思想渊源 | 第18-20页 |
| (三) 学术历程 | 第20-26页 |
| 二、 雅各布森语言符号学和诗学的理论基础 | 第26-32页 |
| (一) 语言学的概念与方法:对索绪尔的继承与超越 | 第26-29页 |
| 1、 语言和言语 | 第26页 |
| 2、 共时性和历时性 | 第26-27页 |
| 3、 能指和所指 | 第27-28页 |
| 4、 句段关系与联想关系 | 第28-29页 |
| (二) 逻辑符号学的相关概念:皮尔斯的影响 | 第29-32页 |
| 1、 符号的像似性 | 第29-30页 |
| 2、 “一般”的意义和“类”的意义 | 第30-32页 |
| 三、 文学性与结构主义 | 第32-41页 |
| (一) 对文学性的追寻 | 第32-33页 |
| (二) 结构主义 | 第33-37页 |
| 1、 结构主义的提出 | 第33-34页 |
| 2、 结构的实质 | 第34-37页 |
| (三) 语言的两极 | 第37-41页 |
| 1、 语言的两极:选择和组合 | 第37-38页 |
| 2、 语言符号的基本运作方式:隐喻和换喻 | 第38-41页 |
| 四、 语词与意义 | 第41-51页 |
| (一) 语音与意义 | 第41-43页 |
| (二) 语法与意义 | 第43-45页 |
| (三) 诗歌语法 | 第45-51页 |
| 1、 诗歌的语音 | 第45-47页 |
| 2、 诗歌的语法 | 第47-51页 |
| 五、 语言符号交际系统与诗性功能 | 第51-62页 |
| (一) “功能”的引入 | 第51-52页 |
| (二) 雅各布森的语言功能观 | 第52-58页 |
| 1、 雅各布森之前的功能说 | 第52-53页 |
| 2、 雅各布森的语言功能观 | 第53-55页 |
| 3、 语言符号的交际理论 | 第55-58页 |
| (三) 诗性功能 | 第58-62页 |
| 1、 从形式主义到诗性功能 | 第58页 |
| 2、 诗性功能的提出 | 第58-59页 |
| 3、 诗性功能的实现 | 第59-62页 |
| 余论 | 第62-68页 |
| (一) 雅各布森语言符号学和诗学的影响 | 第62-63页 |
| (二) 雅各布森语言符号学和诗学的理论特色 | 第63-64页 |
| (三) 雅各布森语言符号学、诗学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 第64-65页 |
| (四) 雅各布森语言符号学和诗学理论的借鉴价值 | 第65-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