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电压无功控制的分区方法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2 电压无功控制分区策略 | 第15-26页 |
·引言 | 第15页 |
·电压无功控制的分区原则 | 第15-16页 |
·电压无功控制分区的节点分类策略 | 第16-17页 |
·电压无功控制分区的灵敏度电气距离 | 第17-20页 |
·灵敏度电气距离的特点 | 第18页 |
·基于牛顿-拉夫逊法的灵敏度电气距离 | 第18-19页 |
·基于 P-Q 分解法的灵敏度电气距离 | 第19-20页 |
·电压无功控制分区的节点归并层次聚类算法 | 第20-21页 |
·概述 | 第20页 |
·类间距离 | 第20-21页 |
·算例分析 | 第21-25页 |
·不同定义的灵敏度电气距离仿真对比 | 第21-23页 |
·类间距离对分区结果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23-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3 基于短路阻抗距离的电压无功控制分区方法 | 第26-36页 |
·引言 | 第26页 |
·电源与负荷节点归并的电气距离 | 第26-29页 |
·表征电源节点之间电气距离的无功/电压灵敏度 | 第26-27页 |
·表征多电源节点与负荷节点之间电气距离的短路阻抗 | 第27-29页 |
·基于短路阻抗距离的无功分区算法步骤 | 第29-30页 |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电源分区方法 | 第29页 |
·基于映射分区算法的负荷分区方法 | 第29-30页 |
·算例分析 | 第30-35页 |
·IEEE39 节点系统 | 第30-33页 |
·重庆电网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4 考虑无功裕度的最优电压无功控制分区方法 | 第36-56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考虑无功裕度的电压无功控制分区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 第37-42页 |
·区域有效动态无功裕度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 第37-40页 |
·目标函数 | 第40-42页 |
·约束条件 | 第42页 |
·基于目标相对占优策略的电压无功控制分区自适应进化规划算法 | 第42-49页 |
·自适应进化规划算法简介 | 第42-43页 |
·分区变量的编码及子区域的形成策略 | 第43-45页 |
·分区变量的随机变异算法 | 第45-47页 |
·基于目标相对占优策略的随机个体适合度计算方法 | 第47-48页 |
·电压无功控制分区进化规划算法的求解步骤 | 第48-49页 |
·算例分析 | 第49-55页 |
·优化分区结果 | 第49-54页 |
·分区结果对比分析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6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3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3页 |
C. IEEE-39 系统结构图和数据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