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菌类(食用菌)论文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冷藏保鲜技术及自溶机理研究

缩略词对照表第1-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1. 杏鲍菇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第13-14页
 2. 食用菌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第14-21页
   ·呼吸作用第15页
   ·蒸腾作用第15-16页
   ·营养成分变化第16-17页
   ·活性氧自由基变化第17-18页
   ·酶活性变化第18-21页
 3. 主要贮藏保鲜方法第21-23页
   ·低温保鲜第21页
   ·气调保鲜第21-22页
   ·辐照保鲜第22-23页
   ·O3保鲜第23页
   ·其他保鲜方法第23页
 4. 食用菌衰老及自溶生理研究进展第23-26页
   ·活性氧代谢与衰老第23-24页
   ·食用菌自溶机理及研究进展第24-26页
 5. 研究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6-28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6-27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第二章 温度对杏鲍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第28-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试验材料与处理第28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8页
   ·测定指标和方法第28-29页
   ·实验数据处理第2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9-37页
   ·贮藏温度对杏鲍菇呼吸强度的影响第29-31页
   ·贮藏温度对杏鲍菇失重率的影响第31-32页
   ·贮藏温度对杏鲍菇硬度的影响第32-34页
   ·贮藏温度对杏鲍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34-35页
   ·贮藏温度对杏鲍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35-37页
 3. 讨论第37页
 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不同包装方式对杏鲍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第39-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试验材料与处理第39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9-40页
   ·测定指标和方法第40-41页
   ·实验数据处理第41页
 2.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不同包装方式对杏鲍菇失重率的影响第41-42页
   ·不同包装方式对杏鲍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42-43页
   ·不同包装方式对杏鲍菇总酚含量的影响第43页
   ·不同包装方式对杏鲍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43-44页
   ·不同包装方式对杏鲍菇粗纤维含量的影响第44-45页
   ·不同包装方式对杏鲍菇感官品质的影响第45页
 3. 讨论第45-46页
 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活性氧代谢对杏鲍菇自溶影响的研究第47-63页
 第一节 贮藏温度对杏鲍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第47-5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50页
   ·试验材料与处理第47-48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8页
   ·测定指标和方法第48-50页
   ·实验数据处理第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56页
   ·不同贮藏温度下杏鲍菇自溶指数的变化第50-51页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细胞膜透性和 MDA 含量的变化第51-53页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活性氧自由基含量的变化第53-54页
   ·不同贮藏温度下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变化第54-56页
  3. 讨论第56页
 第二节 活性氧代谢对杏鲍菇自溶影响的相关性分析第56-62页
  1. 实验数据处理第5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7-62页
   ·主成分分析第57-59页
   ·通径分析第59-62页
  3. 讨论第62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杏鲍菇采后自溶过程中细胞壁代谢的研究第63-7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3-65页
   ·试验材料与处理第63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63页
   ·测定指标和方法第63-65页
   ·实验数据处理第6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5-69页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杏鲍菇呼吸强度的变化第65-66页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杏鲍菇失重率的变化第66页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杏鲍菇硬度的变化第66-67页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杏鲍菇细胞壁组成成分的变化第67-69页
 3. 讨论第69页
 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1. 结论第71页
 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71页
 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附录第78-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旅人蕉科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研究
下一篇:淀粉酶基因在草菇同、异核体中的差异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