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隧洞支护体系及施工安全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软岩研究 | 第11-13页 |
·隧洞围岩稳定性研究 | 第13-17页 |
·隧洞围岩支护理论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 第21-27页 |
·工程地质概况 | 第21-24页 |
·地形地貌 | 第21页 |
·地质构造 | 第21-22页 |
·岩溶 | 第22-23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24页 |
·围岩分类 | 第24页 |
·软岩特征地质分析 | 第24-27页 |
·软岩地质特征 | 第25页 |
·软岩变形特征 | 第25-26页 |
·软岩强度特征 | 第26-27页 |
第3章 数值模拟原理概述 | 第27-38页 |
·概述 | 第27页 |
·基本原理 | 第27-30页 |
·本构模型的确定 | 第30-33页 |
·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 第33-34页 |
·隧洞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原理 | 第34-38页 |
·模拟开挖 | 第35-36页 |
·模拟支护 | 第36-37页 |
·隧洞开挖支护过程实现 | 第37-38页 |
第4章 不同工况数值模拟与分析 | 第38-83页 |
·数值模拟研究概况 | 第38-43页 |
·计算工况选择 | 第38-39页 |
·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39-40页 |
·计算相关参数 | 第40-41页 |
·开挖方法模拟 | 第41-43页 |
·毛洞开挖下围岩计算分析 | 第43-48页 |
·稳定收敛状态 | 第43-44页 |
·围岩变形及应力分析 | 第44-47页 |
·围岩的稳定性分析 | 第47-48页 |
·不同应力释放率下围岩及支护结构计算分析 | 第48-62页 |
·不同应力释放率对应计算时步的确定 | 第49-50页 |
·不同应力释放率结果分析 | 第50-62页 |
·不同开挖支护方法计算分析 | 第62-66页 |
·不同埋深计算分析 | 第66-75页 |
·不同类别围岩计算分析 | 第75-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5章 预留变形量合理取值 | 第83-92页 |
·Ⅳ类围岩下位移回归分析 | 第83-86页 |
·水平位移收敛分析 | 第83-84页 |
·拱顶位移收敛分析 | 第84-86页 |
·Ⅴ类围岩下位移回归分析 | 第86-88页 |
·水平位移收敛分析 | 第86-87页 |
·拱顶位移收敛分析 | 第87-88页 |
·预留变形量的选取 | 第88-90页 |
·数值计算结果对比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92-94页 |
·结论 | 第92页 |
·展望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