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7页 |
(一) 选题缘起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1-17页 |
1、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2、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7页 |
第一章 圣社的初期发展与面临的新时代 | 第17-34页 |
(一) 斯瓦米·达耶难陀的遗产 | 第17-27页 |
1、达耶难陀的宗教思想与宗教实践 | 第17-20页 |
2、达耶难陀的社会改革与民族主义思想 | 第20-24页 |
3、圣社的组织结构与教义 | 第24-27页 |
(二) 斯瓦米·达耶难陀逝世后圣社面对的时代变化 | 第27-34页 |
1、印度自治道路的探索开启 | 第27-30页 |
2、宗教民族主义的萌发 | 第30-34页 |
第二章 斯瓦米·达耶难陀逝世至19世纪90年代圣社的发展 | 第34-45页 |
(一) 圣社1883年至1893年间的作为 | 第34-39页 |
1、圣社组织壮大与教义发展 | 第34-36页 |
2、圣社在北印度的影响力扩大 | 第36-39页 |
(二) 1893年圣社的分裂及两派的发展 | 第39-45页 |
1、学院派与古鲁库拉派的观点分歧 | 第39-41页 |
2 学院派与古鲁库拉派发展道路的异同 | 第41-45页 |
第三章 20世纪初期的圣社 | 第45-64页 |
(一) 学院派与古鲁库拉派的合作 | 第45-51页 |
1、默契向政治靠拢 | 第45-49页 |
2、携手发展社会慈善活动 | 第49-51页 |
(二) 圣社与印度教民族主义 | 第51-64页 |
1、改信运动和印穆关系 | 第51-55页 |
2、古鲁库拉派领袖斯拉达南达与印度教团结运动 | 第55-58页 |
3、学院派领袖拉杰帕特·拉伊与印度教大斋会 | 第58-61页 |
4、圣社对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影响 | 第61-64页 |
第四章 对20世纪20年代前圣社及其活动的评析 | 第64-70页 |
(一) 圣社的特点与性质 | 第64-66页 |
(二) 圣社的影响和历史地位 | 第66-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