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与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比较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导论第9-13页
 一、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论文要解决的问题第11页
 四、研究方法第11-13页
第一章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第13-25页
   ·异化词源及其内涵演变第13-14页
   ·国民经济学隐含的劳动异化第14-16页
     ·沦落为商品和机器的工人第14-15页
     ·工人的待遇问题第15-16页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第16-25页
     ·劳动异化的表现第17-19页
     ·劳动异化的根源第19-20页
     ·劳动异化的扬弃第20-22页
     ·从异化到物化第22页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超越性第22-25页
第二章 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理论第25-37页
   ·科技异化的含义及国内外研究概况第25-28页
     ·科技异化的含义第25-26页
     ·国内外科技异化研究概况第26-28页
   ·科技异化的表现形态第28-30页
   ·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理论第30-37页
     ·《单向度的人》中科技异化的现实表现第30-34页
     ·《单向度的人》中科技异化的特点第34-37页
第三章 劳动异化和科技异化之比较研究第37-43页
   ·科技异化理论对劳动异化理论的发展第37-40页
     ·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加深劳动异化第37-38页
     ·资本主义社会中科技的发展“缓解”了劳动异化第38页
     ·科技异化加重了人的“物化”第38-39页
     ·科技异化加深了人的“片面化”第39页
     ·科技异化加速了人的“贬值”第39-40页
   ·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理论不能取代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第40-43页
     ·劳动异化和科技异化的手段不同第40-41页
     ·劳动异化和科技异化的领域不同第41页
     ·劳动异化和科技异化的结果不同第41-43页
第四章 现代中国如何克服劳动异化与科技异化第43-55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异化第43-44页
   ·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异化第44-47页
     ·发展中国家科技异化的内在因素第45-46页
     ·发展中国家科技异化的外在因素第46-47页
   ·以人为本能够克服劳动异化第47-48页
   ·科学发展观能够克服科技异化第48-55页
     ·科技异化与社会发展观第48-49页
     ·发展科技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意第49-51页
     ·科学发展观能够克服科技异化第51-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关系视阈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建国初期的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年-19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