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10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 突发事件的研究 | 第12页 |
2. 手机媒体的研究 | 第12页 |
3. 手机媒体与突发事件相结合的研究 | 第12-14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手机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原则 | 第16-24页 |
(一) 概念及特点 | 第16-20页 |
1. 手机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 第16-18页 |
2. 突发事件的概念及特点 | 第18-20页 |
(二) 手机媒体传播突发事件信息的特点 | 第20-24页 |
1. 内容的易受性和传播的互动性 | 第20-21页 |
2. 传播的去中心化和受众的异质性 | 第21-24页 |
二、突发事件中手机媒体的功能表现 | 第24-30页 |
(一) 潜在期的功能表现 | 第24-25页 |
1. 快速预警和适度免疫 | 第24-25页 |
2. 负面功能:短信谣言 | 第25页 |
(二) 突发期的功能表现 | 第25-27页 |
1. 第一时间告知 | 第26页 |
2. 快速辟谣,维护社会稳定 | 第26-27页 |
3. 即时呼救 | 第27页 |
(三) 蔓延期的功能表现 | 第27-28页 |
1. 开展社会动员 | 第27-28页 |
2. 参与决策,引导舆论 | 第28页 |
(四) 恢复期的功能表现 | 第28-30页 |
1. 汲取经验,普及知识 | 第28-29页 |
2. 安抚情绪,人文关怀 | 第29-30页 |
三、手机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分析 | 第30-38页 |
(一) 手机媒体与政府的关系 | 第30-32页 |
1. 突发事件信息的官方发布者 | 第30-31页 |
2. 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 | 第31-32页 |
(二) 手机媒体与公众的关系 | 第32-33页 |
1. 公民记者和公民新闻的产生平台 | 第32-33页 |
2. 网民舆论表达平台 | 第33页 |
(三) 手机媒体与其它媒体的关系 | 第33-38页 |
1. 相互竞争,各显神通 | 第33-35页 |
2. 相互依存,趋于融合 | 第35-38页 |
四、对策和建议 | 第38-40页 |
(一) 进一步深化手机实名制 | 第38页 |
(二) 设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平台 | 第38页 |
(三) 建立专业采编团队,与其它媒体共同发展 | 第38-39页 |
(四) 加强手机媒体法律监管,营造良好手机媒介生态环境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注释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