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防水、防潮材料,嵌缝、密封材料论文

薄层纤维素醚改性水泥浆体水化历程和微观结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6页
   ·研究背景第15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1页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1-22页
     ·研究目标第21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第22-24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4页
   ·创新点第24-26页
第2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第26-37页
   ·原材料第26-28页
     ·水泥第26页
     ·纤维素醚第26页
     ·聚水与缓释组分第26-28页
     ·化学试剂第28页
   ·试验方法第28-37页
     ·宏观性能测试第28-33页
       ·流变性能测试第28页
       ·失水速度测试第28-29页
       ·水化热测试第29-30页
       ·电阻率测试第30-31页
       ·化学结合水测定第31-32页
       ·拉伸粘结强度测定第32-33页
     ·微观性能测试第33-37页
       ·XRD分析第33页
       ·SEM形貌观察第33-35页
       ·FTIR分析第35页
       ·TG-DSC分析第35-36页
       ·X荧光分析第36-37页
第3章 纤维素醚成膜及其对水泥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第37-60页
   ·评价方法与试验设计第37-38页
   ·纤维素醚种类和掺量对水溶液和水泥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第38-46页
     ·纤维素醚种类和掺量对水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第38-41页
       ·纤维素醚种类对水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第38-39页
       ·纤维素醚掺量对水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第39-41页
     ·纤维素醚种类和掺量对水泥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第41-46页
       ·纤维素醚种类对水泥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第41-44页
       ·纤维素醚掺量对水泥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第44-46页
   ·水灰比对纤维素醚改性水泥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第46-48页
   ·温度对纤维素醚水溶液和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第48-53页
     ·温度对纤维素醚水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第48-50页
     ·温度对纤维素醚改性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第50-53页
   ·pH值对纤维素醚水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第53-55页
   ·离子种类和价态对纤维素醚水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第55-58页
     ·不同阳离子的浓度对纤维素醚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第55-56页
     ·不同阴离子的浓度对纤维素醚水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第56-57页
     ·不同价态阳离子的浓度对纤维素醚水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4章 纤维素醚和聚水与缓释组分改性水泥浆体水化动力学过程研究第60-95页
   ·引言第60-61页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机理第60-61页
     ·水泥水化动力学评价方法第61页
   ·评价方法与试验设计第61-62页
   ·水化热分析第62-72页
     ·纤维素醚种类和掺量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第62-66页
       ·纤维素醚种类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第63-65页
       ·纤维素醚掺量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第65-66页
     ·聚水与缓释组分种类和掺量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第66-71页
       ·聚水与缓释组分种类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第66-69页
       ·聚水与缓释组分掺量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第69-71页
     ·纤维素醚和聚水与缓释组分复掺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第71-72页
   ·电阻率分析第72-79页
     ·纤维素醚种类和掺量对水泥水化电阻率的影响第73-75页
       ·纤维素醚种类对水泥水化电阻率的影响第73-74页
       ·纤维素醚掺量对水泥水化电阻率的影响第74-75页
     ·聚水与缓释组分种类和掺量对水泥水化电阻率的影响第75-77页
       ·聚水与缓释组分种类对水泥水化电阻率的影响第75-77页
       ·聚水与缓释组分掺量对水泥水化电阻率的影响第77页
     ·纤维素醚和聚水与缓释组分共同作用对水泥水化电阻率的影响第77-79页
   ·水泥水化动力学过程的热-电性能表征第79-93页
     ·水泥水化热-电模型的提出第79-81页
     ·纤维素醚和吸水性物质改性水泥浆体水化热-电模型的建立第81-83页
     ·水泥水化热-电模型的动力学分析第83-87页
     ·水泥水化进程与水化放热和电阻率的关系模型第87-93页
       ·Ca(OH)_2含量与电阻率和水化放热的关系第88-90页
       ·化学结合水含量与水化放热和电阻率的关系第90-93页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5章 快速失水条件下薄层水泥浆体水化特征和水化产物沿厚度方向上的分布规律第95-147页
   ·引言第95页
   ·评价方法与试验设计第95-97页
   ·厚度对薄层纤维素醚改性水泥浆体水化规律的影响第97-112页
     ·失水率与失水速度第97-99页
     ·拉伸粘结强度第99-100页
     ·XRD分析第100-101页
     ·FTIR分析第101-103页
     ·DSC分析第103-105页
     ·SEM分析第105-107页
     ·水化产物沿厚度方向上的分布规律第107-112页
       ·XRD分析第107-109页
       ·FTIR分析第109-110页
       ·TG-DSC-DTG分析第110-112页
   ·温度对薄层纤维素醚改性水泥浆体水化规律的影响第112-134页
     ·失水率与失水速度第113-115页
     ·拉伸粘结强度第115-118页
     ·XRD分析第118页
     ·FTIR分析第118-120页
     ·热分析第120-122页
     ·SEM分析第122-124页
     ·水化产物沿厚度方向上的分布规律第124-134页
       ·XRD分析第124-127页
       ·FTIR分析第127-129页
       ·热分析第129-134页
   ·基体材料性质对薄层纤维素醚改性水泥浆体水化规律的影响第134-144页
     ·失水率第135-139页
     ·拉伸粘结强度第139页
     ·XRD分析第139-140页
     ·FTIR分析第140-141页
     ·热分析第141-143页
     ·SEM分析第143-144页
   ·本章小结第144-147页
第6章 薄层水泥-纤维素醚浆体水化过程和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模型建立第147-164页
   ·引言第147页
   ·水泥水化模型第147-156页
     ·Ki-Bong Park模型第147-150页
     ·T.C.Powers模型第150-151页
     ·Feldman-Sereda模型第151-152页
     ·Taylor模型第152页
     ·Locher模型第152页
     ·水化产物量变模型和水化产物形态模型第152-155页
     ·中心质理论模型第155-156页
   ·薄层水泥-纤维素醚浆体水化过程和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模型的提出第156-157页
   ·薄层水泥-纤维素醚浆体水化过程和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模型的建立第157-162页
     ·薄层水泥-纤维素醚浆体水化过程模型第157-160页
       ·薄层水泥-纤维素醚浆体的搅拌第158-159页
       ·薄层水泥-纤维素醚浆体的应用第159页
       ·薄层水泥-纤维素醚浆体的粘结第159-160页
       ·薄层水泥-纤维素醚浆体的硬化第160页
     ·薄层水泥-纤维素醚浆体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模型第160-162页
   ·本章小结第162-164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64-168页
   ·结论第164-167页
   ·展望第167-168页
致谢第168-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80页
主要科研成果第180-182页
 发表论文第180-181页
 申请专利第181页
 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第181-182页
 获奖情况第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河AIS通讯链路可靠性分析与技术研究
下一篇:聚合物化学性质和表面拓扑结构对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