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章 模糊限制语的界定及其分类 | 第12-22页 |
第一节 模糊限制语的界定 | 第12-17页 |
一、 模糊限制语的提出 | 第12页 |
二、 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和内涵 | 第12-17页 |
第二节 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 第17-22页 |
一、 国内外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 第17-18页 |
二、 适用于访谈节目的分类 | 第18-22页 |
第二章 模糊限制语在访谈节目中使用情况调查 | 第22-36页 |
第一节 语料来源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统计方法 | 第23-26页 |
第三节 人民网三种不同内容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的统计和分析 | 第26-36页 |
一、 模糊限制语在政治访谈节目中的使用情况 | 第26-28页 |
二、 模糊限制语在经济访谈节目中的使用情况 | 第28-30页 |
三、 模糊限制语在社会生活访谈节目中的使用情况 | 第30-31页 |
四、 模糊限制语在三种不同内容访谈节目中使用情况对比 | 第31-34页 |
五、 模糊限制语在三种不同内容访谈节目中出现差异的原因 | 第34-36页 |
第三章 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的语义特征 | 第36-42页 |
第一节 模糊限制语与可取消性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模糊限制语与准确性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模糊限制语与不确定性 | 第38-39页 |
第四节 模糊限制语与标记性 | 第39-40页 |
第五节 模糊限制语与间接性 | 第40-42页 |
第四章 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价值 | 第42-50页 |
第一节 模糊限制语与合作原则 | 第42-43页 |
一、 模糊限制语遵守“量的准则” | 第42-43页 |
二、 模糊限制语遵守“质的准则” | 第43页 |
第二节 模糊限制语与礼貌原则 | 第43-45页 |
第三节 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 第45-50页 |
一、 模糊限制语使言语表达稳妥周全、不易被否定 | 第45-46页 |
二、 模糊限制语使言语表达含蓄委婉、礼貌客气 | 第46-47页 |
三、 模糊限制语使言语表达更加灵活、准确 | 第47-48页 |
四、 模糊限制语使言语表达留有余地、保护说话者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