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川平原国外苜蓿引种品比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1 引言 | 第10-21页 |
| ·苜蓿生产意义 | 第10-12页 |
| ·苜蓿生产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 ·苜蓿引种评比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20页 |
| ·苜蓿的生长特性 | 第12-14页 |
| ·生产能力 | 第14-16页 |
| ·苜蓿的光合性能 | 第16-18页 |
| ·苜蓿的高光谱特性 | 第18-20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0-21页 |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1页 |
| ·试验设计 | 第21-22页 |
| ·供试材料 | 第21-22页 |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2页 |
|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 ·生长性状测定方法 | 第22页 |
| ·营养成分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 ·光合生理测定方法 | 第23页 |
| ·高光谱测量方法 | 第23页 |
| ·数据处理 | 第23-25页 |
| 3 结果分析 | 第25-64页 |
| ·生长性状分析 | 第25-39页 |
| ·越冬情况 | 第25-26页 |
| ·干草产量 | 第26-30页 |
| ·株高 | 第30-31页 |
| ·分枝数 | 第31-33页 |
| ·茎叶比 | 第33-35页 |
| ·干鲜比 | 第35-36页 |
| ·生长特性的综合评价 | 第36-39页 |
| ·小结 | 第39页 |
| ·营养物质生产能力 | 第39-46页 |
| ·营养物质含量综合评价 | 第39-43页 |
| ·营养物质产量综合评价 | 第43-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光合生理特性 | 第46-49页 |
| ·各品种间单叶主要光合生理参数的分析 | 第46-48页 |
| ·各品种单叶光合生理指标与群体干草产量间的关系 | 第48-49页 |
| ·小结 | 第49页 |
| ·苜蓿鲜草产量的高光谱特性 | 第49-64页 |
| ·苜蓿鲜草产量的高光谱特征分析 | 第49-56页 |
| ·苜蓿鲜草产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的建立 | 第56-62页 |
| ·苜蓿鲜草产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的检验 | 第62-64页 |
| ·小结 | 第64页 |
| 4 讨论 | 第64-67页 |
| ·对苜蓿的综合评价 | 第64-65页 |
|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 | 第65页 |
| ·苜蓿光合性能评价 | 第65-66页 |
| ·苜蓿鲜草产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 | 第66-67页 |
| 5 结论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 附录 | 第78-79页 |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