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核果类论文--杏论文

干旱区绿洲灌溉条件下轮台白杏丰栽培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26页
第1章 引言第26-46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6-29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9-43页
     ·果树的根系分布研究进展第30-31页
     ·植物的营养诊断研究进展第31-33页
     ·植物的光谱诊断研究进展第33-36页
     ·果树的花果调控研究进展第36-39页
     ·果树的树冠结构和光分布研究进展第39-41页
     ·果农间作系统内部的光环境研究进展第41-43页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43-46页
     ·研究目标第43页
     ·研究内容第43-44页
     ·技术路线第44-46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对象第46-54页
   ·研究区概况第46-48页
     ·地形地貌第46页
     ·气候状况第46-47页
     ·水文特征第47页
     ·土壤状况第47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47-48页
   ·研究对象第48-54页
     ·轮台白杏的开花结实特性第48-52页
     ·轮台白杏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第52-54页
第3章 轮台白杏根系的空间分布第54-66页
   ·材料与方法第54-56页
     ·试验材料第54页
     ·研究方法第54-56页
     ·数据处理第56页
   ·结果与分析第56-63页
   ·小结与讨论第63-66页
第4章 轮台白杏 DRIS 叶诊断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树体营养化学诊断第66-86页
   ·材料与方法第66-68页
     ·样园选择第66-67页
     ·样品采集第67页
     ·样品分析第67-68页
     ·数据处理第68页
   ·结果与分析第68-83页
     ·轮台白杏生产园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第68-74页
     ·轮台白杏 DRIS 叶诊断指标体系与生产样园树体营养化学诊断第74-83页
   ·小结与讨论第83-86页
第5章 轮台白杏叶营养元素浓度的光谱估算与树体营养物理诊断第86-131页
   ·材料与方法第86-89页
     ·试验材料第86页
     ·试验设计第86-88页
     ·数据采集第88页
     ·数据处理第88-89页
   ·结果与分析第89-127页
     ·轮台白杏叶片营养元素浓度分析第89-91页
     ·不同 N、P、K 处理水平轮台白杏叶片光谱特征曲线及差异性分析第91-98页
     ·轮台白杏叶片营养元素浓度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及光谱估算模型第98-126页
     ·轮台白杏树体营养物理诊断第126-127页
   ·小结与讨论第127-131页
第6章 轮台白杏的产量与品质调控第131-149页
   ·材料与方法第131-134页
     ·试验材料第131页
     ·试验设计第131-133页
     ·数据采集第133-134页
     ·数据处理第134页
   ·结果与分析第134-147页
     ·人工辅助授粉对轮台白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134-136页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轮台白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136-141页
     ·喷施复合肥料对轮台白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141-144页
     ·喷施“复合肥料+多效唑”对轮台白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144-147页
   ·小结与讨论第147-149页
第7章 轮台白杏的光合特性第149-157页
   ·材料与方法第149-151页
     ·试验材料第149页
     ·数据采集第149-150页
     ·数据处理第150-151页
   ·结果与分析第151-155页
     ·轮台白杏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拟合与光合作用参数估算第151-152页
     ·轮台白杏光合作用的光响应过程第152-153页
     ·轮台白杏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及生理参数第153-155页
   ·小结与讨论第155-157页
第8章 轮台白杏开心形树形冠内的光分布第157-175页
   ·材料与方法第157-160页
     ·试验材料第157-159页
     ·数据采集第159-160页
     ·数据处理第160页
   ·结果与分析第160-172页
     ·轮台白杏开心形树形冠内叶面积指数分布第160-166页
     ·轮台白杏开心形树形冠内透光率分布第166-172页
     ·轮台白杏开心形树形的产量第172页
   ·小结与讨论第172-175页
第9章 轮台白杏与农作物间作系统内的光环境第175-187页
   ·材料与方法第175-177页
     ·样园选择第175-176页
     ·数据采集第176页
     ·数据处理第176-177页
   ·结果与分析第177-184页
     ·间作系统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及其度量方法第177-179页
     ·轮台白杏与粮棉间作系统间作物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的变化第179-184页
   ·小结与讨论第184-187页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第187-189页
   ·结论第187-188页
   ·创新点第188页
   ·研究展望第188-189页
参考文献第189-206页
致谢第206-207页
作者简介第207-208页

论文共2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岛棉枯萎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下一篇: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荒漠区盐渍化土地利用变化与利用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