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操作系统论文

基于Android系统高/低涉入人群自定义偏好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1 绪论第10-13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目的第11页
   ·论文架构第11-13页
     ·Android 系统第11-12页
     ·用户自定义第12页
     ·用户涉入程度第12页
     ·用户自定义与用户行为动机关联性探讨第12页
     ·实验设计第12页
     ·基于实验的结论——用户自定义功能选择偏好及其背后原因第12-13页
2 Android 系统第13-17页
   ·Android 系统简介第13页
   ·Android 系统发展历程(见表 2-1)第13-14页
   ·Android 系统平台第14-15页
     ·应用程序第14页
     ·应用程序框架第14页
     ·函数库第14-15页
     ·Android Runtime第15页
     ·Linux 内核第15页
   ·Android 系统发展现状及阻碍第15-16页
     ·Android 系统发展阻碍第16页
   ·定制化的 ROM——选择 android 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第16-17页
3 用户自定义第17-21页
   ·用户自定义的理论研究第17-18页
     ·用户自定义(customization)第17页
     ·用户自定义的文献探讨第17-18页
     ·自定义与个性化的区别第18页
   ·用户自定义功能的应用需求第18-19页
     ·软件服务个性化的应用需求第18页
     ·避免开发复杂巨系统的应用需求第18-19页
     ·互操作的应用需求第19页
   ·市场上移动终端定制服务第19-20页
     ·硬件定制第19页
     ·软件定制第19页
     ·用户界面定制第19-20页
     ·业务定制第20页
   ·Android 系统的自定义设计第20-21页
     ·结构柔性第20-21页
     ·界面柔性第21页
     ·运行柔性第21页
4 用户涉入第21-27页
   ·“涉入”产生的背景第21-22页
   ·“涉入”定义的文献探讨第22-23页
   ·涉入的类型第23-25页
     ·Zaichkowsky 关于涉入类型的研究第23-24页
     ·Houston and Rothschild 关于涉入类型的研究第24页
     ·结论第24-25页
   ·涉入的衡量第25-27页
     ·法国学者 Laurent and Kapferer 消费者涉入剖面第25-26页
     ·Zaichkowsky (1985) 发展出个人涉入量表第26页
     ·Mittal and Myung(1989)涉入衡量标准第26-27页
     ·Krugman(1965)涉入衡量标准第27页
     ·结论第27页
5 用户自定义与用户行为动机关联性探讨第27-31页
   ·用户自定行为动机的理论研究第27-28页
   ·文献上用户自定义行为动机的分类第28-29页
     ·认知易用(Perceived ease of use)第28页
     ·认知好用(Perceived usefulness)第28页
     ·认知愉悦(Perceived enjoyment)第28页
     ·认知控制(perceived control)第28-29页
   ·文献上用户自定义行为动机前因的分类第29页
     ·用户第29页
     ·系统第29页
     ·环境第29页
   ·文献上用户自定义行为动机结果的分类第29-30页
     ·认知上第29页
     ·社会上第29页
     ·情感上第29-30页
   ·结论——用户自定义行为动机的原因第30-31页
     ·效率(efficacy)第30页
     ·个人属性(personal attribute)第30-31页
     ·好用(usefulness)第31页
     ·情感(emotion)第31页
     ·服务(service)第31页
     ·环境(environment)第31页
6 实验设计第31-46页
   ·实验目的第31-32页
   ·实验前测第32-38页
     ·Android 系统 ROM 自定义收集第32-36页
     ·Android 系统用户访谈第36-38页
   ·正式实验第38-40页
     ·实验问卷第38-40页
   ·实验数据分析第40-46页
     ·样本结构第40-41页
     ·信度分析第41页
     ·安卓手机使用涉入情况第41-42页
     ·安卓手机高、低涉入组被试的自定义差异第42-45页
     ·安卓手机高、低涉入组被试的使用动机差异第45-46页
7 结论——高低涉入人群的用户自定义功能选择第46-50页
   ·高低涉入人群自定义功能选择的偏好第46-47页
   ·高低涉入人群行为动机第47-48页
   ·高涉入人群自定义设计参考建议第48页
   ·低涉入人群自定义设计参考建议第48-49页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发展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录 1——实验问卷第54-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5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晶圆预对准装置设计与对准算法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生命线系统脆弱性分析与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