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1 低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3-16页 |
·植物低温胁迫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低温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5-16页 |
2 低温与光的协同作用 | 第16-20页 |
·低温条件下 PSII 的光抑制及恢复 | 第17-19页 |
·低温胁迫下 PSI 的光抑制及恢复 | 第19-20页 |
3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 | 第20-23页 |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测定及意义 | 第21-22页 |
·JIP-test 的分析基础 | 第22-23页 |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 第23页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部分 海滨锦葵冷害的临界温度 | 第25-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页 |
·材料 | 第25页 |
·实验材料的培养和处理 | 第25页 |
2 参数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 第25页 |
·实际光化学效率测量 | 第25-26页 |
·快速叶绿素荧光学动力学曲线的测定 | 第26页 |
3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26页 |
4 实验结果 | 第26-35页 |
·不同低温处理时海滨锦葵光合作用的变化 | 第26-27页 |
·不同低温处理时海滨锦葵实际光化学效率的变化 | 第27-28页 |
·不同低温处理时海滨锦葵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变化 | 第28-35页 |
5 讨论 | 第35-38页 |
第三部分 海滨锦葵冷胁迫后的恢复 | 第38-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材料 | 第38页 |
·实验材料的培养和处理 | 第38页 |
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38-39页 |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 第38页 |
·实际光化学效率的测定 | 第38-39页 |
·快速叶绿素荧光学动力学曲线的测定 | 第39页 |
3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39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9-42页 |
·在光照和黑暗两种条件下海滨锦葵低温胁迫后光合作用的恢复情况 | 第39-40页 |
·在光照和黑暗两种条件下海滨锦葵低温胁迫后实际光化学效率的恢复情况 | 第40-41页 |
·在光照和黑暗两种条件下海滨锦葵低温胁迫后初始荧光产量的恢复情况 | 第41页 |
·在光照和黑暗两种条件下海滨锦葵低温胁迫后最大光化学效率的恢复情况 | 第41-42页 |
5 讨论 | 第42-44页 |
第四部分 海滨锦葵低温光抑制及光照和黑暗两种恢复条件的比较 | 第44-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页 |
·实验材料的培养 | 第44页 |
·实验材料的处理 | 第44页 |
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44-45页 |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 第44页 |
·PSI 活性的测定 | 第44-45页 |
3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45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5-52页 |
·海滨锦葵低温弱光胁迫后叶片光系统的伤害及恢复 | 第45-48页 |
·海滨锦葵低温强光胁迫后叶片光系统的伤害及恢复 | 第48-51页 |
·海滨锦葵低温黑暗胁迫后叶片光系统的伤害 | 第51-52页 |
5 讨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