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1页 |
(一) 运用女性主义理论研究曹禺戏剧的现状 | 第7-9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三) 研究视角和方法 | 第10-11页 |
一、 “时代”女性形象 | 第11-24页 |
(一) 舞台提示和舞台上呈现的“时代”女性形象 | 第11-18页 |
(二) 女性强势性格和反封建主题 | 第18-22页 |
(三) 易性想象和情感宣泄 | 第22-24页 |
二、 秉性高洁的女性形象 | 第24-35页 |
(一) 舞台提示和舞台上呈现的愫方和瑞珏形象 | 第24-29页 |
(二) 奴性的爱的哲学 | 第29-32页 |
(三) 时代氛围和婚恋经历导致的审美转向 | 第32-35页 |
三、 “民族母亲”形象 | 第35-43页 |
(一) “抗战母亲”——丁大夫 | 第35-36页 |
(二) “民族母亲”——王昭君、西施 | 第36-41页 |
(三) 自由精神的失落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