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目录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2页 |
| ·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 ·我国渔业资源现状 | 第13页 |
| ·我国水产加工业现状 | 第13-14页 |
| ·鲐鱼加工利用现状 | 第14-15页 |
| ·传统水产品检测方法 | 第15-17页 |
| ·感官评价 | 第15页 |
| ·TVBN 检测技术 | 第15-16页 |
| ·组胺检测技术 | 第16页 |
| ·TMA 检测技术 | 第16页 |
| ·K 值检测技术 | 第16-17页 |
| ·水产品检测新技术 | 第17-19页 |
| ·电子鼻 | 第17页 |
| ·近红外光谱法 | 第17-18页 |
| ·表面荧光法 | 第18页 |
| ·固相酶反应器 | 第18页 |
| ·NSPEs 膜电极法 | 第18-19页 |
|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创新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电子鼻调查问卷 | 第22-34页 |
| ·调查目的 | 第22页 |
| ·调查目标 | 第22页 |
| ·调查主要问题及次要问题 | 第22页 |
| ·假设 | 第22页 |
|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 第22-23页 |
| ·问题设置 | 第22-23页 |
| ·调查对象 | 第23页 |
| ·调查工具 | 第23页 |
|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23页 |
| ·调查问卷 | 第23-25页 |
| ·SPSS 分析及讨论 | 第25-32页 |
| ·次数分配 | 第25-27页 |
| ·因子分析 | 第27-29页 |
| ·信度分析 | 第29页 |
| ·集群分析 | 第29-30页 |
| ·回归分析 | 第30页 |
| ·T-检验 | 第30-32页 |
| ·结论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鲐鱼营养及鲜度变化规律研究 | 第34-44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鲐鱼营养 | 第34-37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35-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37页 |
|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GB 2733—2005) | 第37-38页 |
| ·鲐鱼组胺中毒 | 第38-39页 |
| ·鲐鱼鲜度变化规律研究 | 第39-43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39-40页 |
| ·样品预处理 | 第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鲐鱼鲜度电子鼻检测技术研究 | 第44-52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PEN3 电子鼻 | 第44-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 ·电子鼻分析 | 第45页 |
| ·数据处理 | 第45-4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 ·PCA 分析 | 第46-48页 |
| ·LDA 分析 | 第48-49页 |
| ·Loading 分析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鲐鱼鲜度电子鼻快速检测模型研究 | 第52-56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电子鼻在鲐鱼中的应用 | 第52页 |
| ·数据收集及处理 | 第52页 |
| ·模型建立 | 第52页 |
| ·电子鼻在其他水产品中的应用 | 第52-53页 |
| ·数据收集及处理 | 第52页 |
| ·模型建立 | 第52-53页 |
| ·电子鼻在水产品种类鉴别中的应用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