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的杜鹃花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26页 |
·映红杜鹃的习性 | 第12-15页 |
·杜鹃花对光适应性 | 第13页 |
·杜鹃花对温度的适应性 | 第13页 |
·杜鹃花对水分的适应性 | 第13-14页 |
·杜鹃花对酸碱度的适应性 | 第14页 |
·杜鹃花与根际菌落的关系 | 第14-15页 |
·杜鹃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杜鹃花茎段与茎尖培养 | 第15-17页 |
·叶培养 | 第17-19页 |
·花器官培养 | 第19-20页 |
·体胚发生途径 | 第20页 |
·壮苗与生根培养 | 第20-21页 |
·杜鹃花的遗传转化研究 | 第21-22页 |
·Na~+/H~+逆向转运蛋白耐盐性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 | 第22-23页 |
·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功能 | 第23-24页 |
·超表达NHXI基因与植物的耐盐性 | 第2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3页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26页 |
·酶和生化试剂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3页 |
·映红杜鹃芽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6-27页 |
·无菌苗的获得 | 第26页 |
·培养条件 | 第26页 |
·愈伤组织诱导 | 第26-27页 |
·芽诱导 | 第27页 |
·组培苗的生根与移栽 | 第27页 |
·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27-28页 |
·农杆菌感受态制备 | 第27页 |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 | 第27-28页 |
·农杆菌介导杜鹃花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28-29页 |
·农杆菌转化愈伤组织步骤 | 第28-29页 |
·卡那霉素对愈伤组织的抑制作用 | 第29页 |
·头孢霉素对杜鹃花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29页 |
·乙酰丁香酮对农杆菌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9页 |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 | 第29页 |
·转基因植株的RT-PCR检测 | 第29-32页 |
·转基因植株总RNA提取 | 第29-30页 |
·RNA电泳 | 第30页 |
·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30-31页 |
·转化植株RT-PCR检测 | 第31-32页 |
·抗盐性测定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4页 |
·芽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33-36页 |
·叶片诱导愈伤组织 | 第33-34页 |
·不同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的影响 | 第34-35页 |
·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 | 第34-35页 |
·不同继代时间对芽诱导的影响 | 第35页 |
·生根培养 | 第35-36页 |
·农杆菌介导的杜鹃花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 | 第36-41页 |
·卡那霉素筛选压的确定 | 第36-37页 |
·杜鹃花愈伤组织对头孢霉素敏感性分析 | 第37-38页 |
·预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8页 |
·农杆菌菌液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侵染时间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共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40页 |
·乙酰丁香酮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转基因植株的RT-PCR检测 | 第41-42页 |
·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分析 | 第42-44页 |
4 讨论 | 第44-49页 |
·叶片诱导愈伤组织 | 第44页 |
·愈伤组织诱导芽 | 第44-45页 |
·抗生素对愈伤组织再生的影响 | 第45-46页 |
·影响杜鹃花愈伤组织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 | 第46-48页 |
·映红杜鹃转基因植株RNA的提取 | 第48-49页 |
5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图版说明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主要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