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就业歧视法治化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导论 | 第9-13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2页 |
| ·本文的创新点及难点 | 第12-13页 |
| 2 就业歧视的学理界定 | 第13-19页 |
| ·平等权 | 第13-15页 |
| ·歧视 | 第15-17页 |
| ·如何认定就业歧视 | 第17-19页 |
| 3 就业歧视在中国——现状、负效应及其成因 | 第19-25页 |
| ·就业歧视在中国的现状 | 第19页 |
| ·就业歧视在中国产生的负效应 | 第19-22页 |
| ·影响人格权的发展 | 第20页 |
| ·影响人的潜力的发挥和社会资源的利用 | 第20-21页 |
| ·影响社会公平和正义 | 第21页 |
| ·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21-22页 |
| ·就业歧视在中国的成因 | 第22-25页 |
| ·宏观维度 | 第22-23页 |
| ·微观维度 | 第23-25页 |
| 4 反就业歧视在中国——法律制度及其缺陷 | 第25-30页 |
| ·中国现有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 | 第25-26页 |
| ·中国现有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缺陷 | 第26-30页 |
| ·反就业歧视法律规范过于原则且无法律责任 | 第26-28页 |
| ·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中禁止就业歧视的范围太窄 | 第28-29页 |
| ·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中缺乏有效的救济机制 | 第29-30页 |
| 5 反就业歧视法治化——制度完善与路径选择 | 第30-38页 |
| ·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的完善 | 第30-33页 |
| ·制定反就业歧视基本法 | 第32页 |
| ·完善现有的平等就业或反歧视方面的单行法 | 第32-33页 |
| ·修改现有的普通法律 | 第33页 |
| ·提高全社会的平等就业意识 | 第33-34页 |
| ·设立专门的就业机会平等机构 | 第34-35页 |
| ·建立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 | 第35-38页 |
| ·适当扩大受歧视案件的受案范围 | 第35-36页 |
| ·适当放宽受歧视案件中的原告资格 | 第36页 |
| ·建立合理的诉讼费用制度 | 第36-38页 |
| 结语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