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设备状态管理系统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设备状态管理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物联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组织结构 | 第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2 物联网相关知识简介 | 第17-29页 |
| ·关键技术介绍 | 第17-22页 |
| ·信息采集技术 | 第17-19页 |
| ·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 第19页 |
| ·无线定位技术 | 第19-21页 |
| ·能量技术 | 第21-22页 |
| ·物联网的三层体系结构 | 第22-25页 |
| ·感知层---数据采集和转换 | 第23-24页 |
| ·网络层---数据传输和处理 | 第24-25页 |
| ·应用层---数据管理和应用 | 第25页 |
| ·物联网的常见应用模型 | 第25-26页 |
| ·基于 RFID 电子标签的应用模型 | 第25-26页 |
| ·基于传感网络的应用模型 | 第26页 |
| ·基于 M2M 平台的应用模型 | 第26页 |
|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3 煤矿设备状态管理系统的物联网模型 | 第29-47页 |
| ·煤矿生产中传统设备状态管理模式 | 第29-30页 |
| ·煤矿地质灾害发生前兆现象分析 | 第30-31页 |
| ·系统感知模型的建立 | 第31-36页 |
| ·本体模型介绍 | 第31页 |
| ·本体模型创建流程 | 第31-32页 |
| ·本体模型设计、建立与推理 | 第32-35页 |
| ·本体模型在煤矿设备状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 第35-36页 |
| ·系统应用模型的建立 | 第36-46页 |
| ·设计方法和原则 | 第36-37页 |
| ·设计需求 | 第37-38页 |
| ·系统 RFID 定位技术应用 | 第38-42页 |
| ·系统 WiFi 定位技术应用 | 第42-44页 |
| ·场景分析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4 基于物联网的煤矿设备状态管理系统设计 | 第47-67页 |
| ·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 | 第47-49页 |
| ·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 | 第49-51页 |
| ·感知层 | 第49-50页 |
| ·网络层 | 第50-51页 |
| ·业务逻辑层 | 第51页 |
| ·数据库层 | 第51页 |
| ·无线覆盖方案的设计 | 第51-52页 |
| ·硬件设施的配置 | 第51-52页 |
| ·无线网络覆盖方案 | 第52页 |
| ·系统主要功能的设计 | 第52-58页 |
| ·主井副井 | 第53页 |
| ·通风井 | 第53-54页 |
| ·运输大巷 | 第54-56页 |
| ·采区采煤工作面 | 第56-57页 |
| ·采区掘进工作面 | 第57-58页 |
| ·各个场景信息联网 | 第58页 |
| ·系统数据通信的设计 | 第58-61页 |
| ·通信协议的制定 | 第58-60页 |
| ·串口通信功能的设计 | 第60-61页 |
| ·系统动态链接库的设计 | 第61-66页 |
| ·.NET 类库设计 | 第62页 |
| ·用户控件技术 | 第62-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5 基于物联网的煤矿设备状态管理系统实现 | 第67-77页 |
| ·主要环境设备介绍 | 第67-68页 |
| ·网络环境介绍 | 第67页 |
| ·主要设备介绍 | 第67-68页 |
| ·主要开发技术介绍 | 第68-71页 |
| ·C#语言和面向对象方法 | 第68-69页 |
| ·GDI+技术介绍 | 第69-71页 |
| ·主要功能的实现 | 第71-76页 |
| ·巷道车辆状态显示模块 | 第71-72页 |
| ·巷道人员轨迹跟踪模块 | 第72-73页 |
| ·传感器实时数据显示模块 | 第73-74页 |
| ·数据分析比较模块 | 第74-75页 |
| ·历史数据查询模块 | 第75页 |
| ·数据信息管理模块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 ·总结 | 第77-78页 |
| ·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作者简介 | 第83-8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