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我国财政体制的宪政思考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9-38页
 一、财政体制的传统视域第19-23页
 二、宪法学对财政体制的应有关照第23-31页
 三、"法治盲"与"财政盲"的体制之惑第31-38页
第二章 财政体制的多重分解第38-63页
 一、财政、财政体制梳理第38-48页
  (一) 财政一般理论及其主要模式第38-41页
  (二) 我国财政体制的内涵、职能及历程梳理第41-48页
 二、财政体制的公共模式第48-53页
  (一) 关于"公共性"的破解第48-50页
  (二) 公共性在财政体制中的外化第50-53页
 三、财政体制中的权力运行第53-63页
  (一) 什么是财政权力第53-58页
  (二) 财政体制中的权力划分第58-60页
  (三) 财政体制分权的宪政逻辑第60-63页
第三章 财政体制与宪政的关联向度第63-87页
 一、宪政基本理论第63-68页
  (一) 什么是宪政第63-64页
  (二) 如何看待宪政第64-68页
 二、财政体制分权对宪政的两重影响第68-72页
  (一) 对宪政之限制权力影响第68-70页
  (二) 对宪政之保障公民权利的影响第70-72页
 三、影响宪政国家变迁的财政体制要素第72-80页
  (一) 财政体制依托国家形态的变迁第72-75页
  (二) 财政体制形成(征税斗争)对宪政的催生第75-79页
  (三) 财政体制要素对宪政建设的深刻启迪第79-80页
 四、我国财政体制的宪政需求第80-87页
  (一) 财政体制的正义品性第80-82页
  (二) 财政体制的民主品质第82-84页
  (三) 财政体制的法治品格第84-87页
第四章 我国财政体制中权力与权利分离:税收的正义控制第87-107页
 一、财产权利与税收权力的辩证关系第87-91页
  (一) 宪法意义上的财产权利第87-89页
  (二) 税收:权力与权利的统一、分离第89-91页
 二、税收权力及其运行规则第91-96页
  (一) 税收权力内涵第91-93页
  (二) 税权运行规则——捐税正义第93-96页
 三、我国税收权力的正义控制第96-107页
  (一) 我国宪法税收条款的重新解读——以美国为参照第96-99页
  (二) 我国税收权力的正义控制第99-107页
第五章 我国财政体制中权力横向分立:预算的民主保障第107-132页
 一、财政权力的横向划分第107-117页
  (一) 传统分权理论的引导第107-110页
  (二) 财政权力对分权理论的演绎第110-117页
 二、代议制度与公共财政体制第117-120页
  (一) 代议制宪政模式的产生第117-118页
  (二) 代议制度与公共财政体制的契合第118-120页
 三、预算权力对我国财政体制的贡献第120-132页
  (一) 预算与财政体制的互动第120-121页
  (二) 预算权力的基础理论第121-125页
  (三) 横向分权模式下的预算权力制约第125-132页
第六章 我国财政体制中权力纵向分立:转移支付的法治矫正第132-155页
 一、集权抑或分权:央地关系的争执第132-135页
  (一) 中央集权的合理性第132-134页
  (二) 地方分权的必要性第134-135页
 二、纵向分权的宪政语境第135-137页
  (一) 传统宪法理论之商榷第135-137页
  (二) 普遍意义的上的"联邦"第137页
 三、财政分权与央地政府关系的选择第137-142页
  (一) 纵向分权在财政体制中的延伸第138-139页
  (二) 为什么财政要分权第139-140页
  (三) 财政分权的政府职责第140-142页
 四、我国央地政府之间转移支付的法治轨迹第142-155页
  (一) 转移支付的基本理论第142-146页
  (二) 我国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均等的回应第146-155页
第七章 代结语:我国财政体制之人权期待第155-163页
 一、公共财政体制为公民(纳税人)而生第155-157页
  (一) 国家与公民之间的特殊"交换"关系第155-156页
  (二) 公共财政体制要尊重公民第156页
  (三) 公共财政体制之取用于民第156-157页
 二、我国财政体制的人权保障期待第157-161页
  (一) 人权保障的原理第157-159页
  (二) 人权保障的要求第159-160页
  (三) 人权保障的内容第160-161页
 三、公共财政体制与国家的未来第161-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69页
后记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下一篇:政府环境质量责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