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法学理论研究 | 第14-19页 |
第一节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历史渊源及其含义 | 第14-15页 |
一、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历史渊源 | 第14页 |
二、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内涵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之利益平衡 | 第15-17页 |
一、 公司利益平衡与企业契约理论 | 第15-16页 |
二、 公司利益平衡与股东派生诉讼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股东派生诉讼的特征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原告和被告及适用范围 | 第19-26页 |
第一节 股东派生诉讼中原告的资格要求 | 第19-21页 |
一、 股东身份之要求 | 第19页 |
二、 对原告股东持股时间、持股比例或数量的要求 | 第19-20页 |
三、 原告的范围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股东派生诉讼的被告的确定 | 第21-22页 |
一、 被告的对象范围 | 第21页 |
二、 派生诉讼的客体范围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派生诉讼的适用范围 | 第22-26页 |
第三章 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 第26-38页 |
第一节 前设问题:公司是否为必要的诉讼参加人? | 第26页 |
第二节 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地位的立法例 | 第26-30页 |
一、 英美立法模式 | 第27-28页 |
二、 德国立法模式 | 第28-29页 |
三、 日本立法模式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我国判例中公司作为诉讼参与人的法律现状 | 第30-33页 |
第四节 股东派生诉讼中公司法律地位的观点评析 | 第33-37页 |
一、 列公司为原告 | 第33-34页 |
二、 列公司为被告 | 第34-35页 |
三、 列公司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 第35页 |
四、 列公司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 第35-36页 |
五、 公司还有可能成为证人 | 第36-37页 |
第五节 结论:公司是特殊的诉讼参与人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我国相关法律对股东派生诉讼的规定之不足及立法建议 | 第38-45页 |
第一节 我国公司法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一、 明确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特殊诉讼参与人的法律地位 | 第38页 |
二、 关于派生诉讼原告的规定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三、 关于派生诉讼被告的规定存在的问题 | 第39页 |
四、 案件管辖权问题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公司法相关规定的设想 | 第40-45页 |
一、 关于股东派生诉讼原告身份之限制 | 第40-42页 |
二、 关于派生诉讼被告范围 | 第42页 |
三、 实行股东派生诉讼管辖区别对待原则 | 第42-43页 |
四、 派生诉讼中的举证责任问题 | 第43页 |
五、 保护其他股东的知情权与诉讼参与权 | 第43-44页 |
六、 完善股东派生诉讼担保制度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