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贪污贿赂罪论文

论我国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导言第10-11页
第一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第11-15页
 第一节 我国《刑法修正案(七)》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规定第11-13页
 第二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背景第13-15页
  一、 国内立法背景第13页
  二、 国际立法背景第13-15页
第二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分析第15-25页
 第一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第15-18页
  一、 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第15-16页
  二、 “近亲属”第16-17页
  三、 “其他关系密切的人”第17-18页
 第二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观方面第18-20页
  一、 认识因素第18-19页
  二、 意志因素第19-20页
 第三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第20-21页
 第四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观方面第21-25页
  一、 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行为第21-22页
  二、 利用影响力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第22-25页
第三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易混淆犯罪的比较第25-30页
 第一节 国家工作人员离职后收受贿赂行为的定性问题第25-26页
 第二节 与受贿罪的比较第26-27页
 第三节 与斡旋受贿的比较第27-28页
 第四节 与介绍贿赂罪的比较第28-30页
第四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不足与完善第30-34页
 第一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不足第30-31页
  一、 现有立法规定用语模糊,界定不清第30页
  二、 对于其对合犯行为未做出规制第30-31页
  三、 对于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离职年限未进行限制第31页
 第二节 完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建议第31-34页
  一、 对相关概念进行立法界定,确定具体范围第31-33页
  二、 将其对合的行贿人行贿行为纳入刑法予以规定第33页
  三、 规定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离职年限第33-34页
结语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8页
后记第38-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侵犯著作权罪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食品安全犯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