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21页 |
0. 导论 | 第21-3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1-22页 |
·研究现状、价值和意义 | 第22-2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第25-26页 |
·研究价值和意义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7-31页 |
·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基本思路 | 第29-31页 |
·基本界定 | 第31-34页 |
·民族 | 第31-33页 |
·民族国家 | 第33-34页 |
1. 中西各民族法典和法典化的历史解读 | 第34-86页 |
·中西各民族的法典传统及其涵义 | 第34-47页 |
·中西各民族的“法典”词源考辨 | 第34-35页 |
·中华民族的法典传统 | 第35-41页 |
·西欧民族的法典传统 | 第41-43页 |
·法典的涵义:基于中西各民族法典的共性 | 第43-47页 |
·法典化的概念及其历史 | 第47-83页 |
·法典化的一般概念 | 第47-50页 |
·法典化的重要分类:形式性法典化与实质性法典化 | 第50-53页 |
·法典化的价值 | 第53-57页 |
·中西各民族法典化的历史概说 | 第57-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6页 |
2. 民法法典化的理论基础 | 第86-126页 |
·民法与民法典的关系 | 第86-89页 |
·民法法典化的理性 | 第89-109页 |
·理性主义自然法 | 第89-97页 |
·民法法典化的形式理性和价值理性 | 第97-109页 |
·民法典的功能 | 第109-114页 |
·价值宣示 | 第109-111页 |
·统一私法 | 第111-113页 |
·重构社会秩序 | 第113-114页 |
·民法法典化的民族性 | 第114-124页 |
·民法典是民族法典 | 第114-122页 |
·民法法典化促进和维护民族统一 | 第122-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3. 民法法典化的历史经验解读:以民族统一为视角 | 第126-203页 |
·近代大陆法系民族国家的民法法典化 | 第126-183页 |
·法兰西民族的民法法典化 | 第126-149页 |
·德意志民族与统一民法典 | 第149-166页 |
·日本民族的民法法典化 | 第166-180页 |
·大陆法国家民法法典化的启发和借鉴 | 第180-183页 |
·当代欧洲民法法典化 | 第183-202页 |
·欧洲民法法典化的历史与现状 | 第183-185页 |
·欧洲民法法典化存在的合理性与现实障碍 | 第185-195页 |
·欧洲民法典的性质 | 第195-200页 |
·欧洲民法法典化的启示 | 第200-202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203页 |
4. 中国民法法典化的历史与现实:以民族统一与复兴为视角 | 第203-248页 |
·中华民族的近代民法法典化尝试 | 第203-216页 |
·中华民族:从文化共同体到政治共同体 | 第203-204页 |
·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前提和基础——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 第204-205页 |
·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尝试 | 第205-215页 |
·民法法典化与中华民族统一的关系——基于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解读 | 第215-216页 |
·当代中国“一国两制四法域”的现实与弊端 | 第216-226页 |
·当代中国“一国两制四法域”的现实及历史成因 | 第216-222页 |
·当代中国法律四分格局的弊端 | 第222-225页 |
·从当代中国“一国两制四法域”看民法法典化 | 第225-226页 |
·当代中国民法法典化与中华民族的统一和伟大复兴 | 第226-246页 |
·当代中国民法法典化的可能性:基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 | 第226-233页 |
·当代中国民法法典化的现实基础:基于两岸四地的经济与法律共性 | 第233-239页 |
·当代中国民法法典化推动和促进中华民族统一与复兴的构想与展望 | 第239-246页 |
·本章小结 | 第246-248页 |
参考文献 | 第248-268页 |
一、中文参考文献 | 第248-266页 |
(一) 中文著作及译著类 | 第248-256页 |
(二) 中文论文及文章类 | 第256-266页 |
二、外文参考文献 | 第266-268页 |
后记 | 第268-270页 |
致谢 | 第270-272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2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