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之变对于明中后期文人画风格的影响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 ·序言 | 第9-10页 |
| ·选题研究的历史、现状、价值及意义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心学的变化与发展 | 第12-19页 |
| ·心学溯源——明代以前先贤的相关论述 | 第12-13页 |
| ·明代心学内部的逻辑发展 | 第13-19页 |
| ·白沙心学 | 第13-14页 |
| ·阳明心学 | 第14-15页 |
| ·泰州心学 | 第15-19页 |
| 第三章 明中后期文人画家两种意识的觉醒 | 第19-21页 |
| ·心学思想体系下的文人画家自我意识的觉醒 | 第19-20页 |
| ·艺术本体意识的觉醒 | 第20-21页 |
| 第四章 明中后期文人的生活形态 | 第21-23页 |
| 第五章 明中后期文人画创作 | 第23-47页 |
| ·白沙心学与沈周创作 | 第23-28页 |
| ·沈周生平 | 第23-24页 |
| ·沈周创作 | 第24-28页 |
| ·阳明心学与徐渭创作 | 第28-35页 |
| ·徐渭生平 | 第28-31页 |
| ·徐渭创作 | 第31-35页 |
| ·泰州心学与晚明众人创作 | 第35-47页 |
| ·李士达生平及创作 | 第36-38页 |
| ·盛茂烨生平及创作 | 第38-39页 |
| ·崔子忠生平及创作 | 第39-42页 |
| ·陈洪绶生平及创作 | 第42-47页 |
| 结语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