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视野下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研究--以江阴—靖江为个案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0-24页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基本概念界定和阐述第11-16页
     ·长江三角洲第11-12页
     ·区域经济一体化第12-14页
     ·地方政府间关系第14-16页
   ·文献综述第16-21页
     ·国外政府间关系研究现状第16-17页
     ·国内政府间关系研究现状第17-21页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第21-22页
     ·研究方法第21页
     ·基本框架第21-22页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2-24页
     ·研究的创新第22页
     ·研究的不足第22-24页
2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审视第24-36页
   ·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的空间布局第24-27页
     ·长三角城市基本情况介绍第24-26页
     ·长三角地方政府间关系静态格局第26-27页
   ·行政区经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障碍第27-33页
     ·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间不良竞争第27-29页
     ·长三角区域合作制度不完善第29-31页
     ·长三角区域产业同构现象明显第31-33页
   ·长三角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博弈分析——以地方利益为切入点第33-36页
     ·地方政府是地方利益的代表者第33-34页
     ·地方政府间的博弈分析第34-36页
3 长三角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的发展与解析第36-48页
   ·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发展历程第36-45页
   ·长三角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制度困境第45-48页
     ·中央宏观调控能力缺乏,未能有效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第45-46页
     ·地方政府间合作共识已有,但缺乏统一规划第46页
     ·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制度化程度较低,缺乏合作的制度框架第46页
     ·地方政府间合作的组织形式松散,缺乏制度化和功能化的组织机构第46-47页
     ·区域合作的主体和内容单一性现象明显第47-48页
4 从一个个案说起——江阴-靖江政府间合作模式解读第48-70页
   ·江阴和靖江市情介绍第48-49页
   ·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概况第49页
   ·江阴-靖江政府间合作模式分析第49-64页
     ·江阴-靖江两市政府合作的缘起第49-50页
     ·江阴-靖江政府间合作的博弈分析第50-51页
     ·江阴-靖江政府间关系的互动分析第51-56页
     ·江阴-靖江政府间合作发展历程第56-61页
     ·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经济区位图和园区定位图第61-62页
     ·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管理架构图第62-64页
     ·江阴-靖江政府间复合行政关系图第64页
   ·江阴-靖江政府间合作的特点分析第64-66页
     ·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是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创新之举第64页
     ·江阴-靖江政府间合作关系的构建是利益协商的过程第64-65页
     ·江阴-靖江政府间合作关系构建中的桥梁效应第65页
     ·政府和企业在政府间合作关系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第65-66页
   ·本案例对长三角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治理的启示第66-70页
5 长三角地方政府间关系治理的路径选择:构建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第70-76页
   ·构建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宗旨和原则第70-71页
     ·构建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宗旨第70页
     ·构建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原则第70-71页
   ·构建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的政策建议第71-76页
     ·建立长三角区域内统一的市场竞争规则第71页
     ·建立平等互信的交流和对话机制第71-72页
     ·建立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机制第72-73页
     ·构建长三角地方政府间合作的良好制度环境第73页
     ·建立地方政府间利益调节机制第73-74页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建立适应一体化发展的政府职能体系第74页
     ·复合行政体制: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实现的新构想第74-75页
     ·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的组织载体:跨行政区域合作开发区第75-76页
结语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组织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苏北五市的实证
下一篇:无锡惠山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