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文献回顾 | 第11-12页 |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综述 | 第17-27页 |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形成条件 | 第17-20页 |
·农业、农村政策变化影响农业生产 | 第17-18页 |
·国家地域广阔与地区间农业周期更迭 | 第18-19页 |
·经济快速发展与农村劳动力变化 | 第19-20页 |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发展历程 | 第20-22页 |
·孕育与尝试阶段 | 第20页 |
·快速发展阶段 | 第20-21页 |
·规范与调控阶段 | 第21-22页 |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组织模式 | 第22-27页 |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22-24页 |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组织模式 | 第24-27页 |
第三章 苏北地区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现状分析 | 第27-42页 |
·调查数据来源 | 第27页 |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影响因素 | 第27-34页 |
·作业时间 | 第28页 |
·作业面积 | 第28-30页 |
·作业价格 | 第30页 |
·作业收入 | 第30-31页 |
·作业转移 | 第31-33页 |
·作业误工 | 第33-34页 |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农机户特征 | 第34-38页 |
·农机户家庭特征 | 第34-36页 |
·农机户户主特征 | 第36-38页 |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需求 | 第38-40页 |
·农业机械作业环节 | 第38-39页 |
·不同作物的机械化 | 第39-40页 |
·联合收割跨区作业组织模式 | 第40-42页 |
·组织模式的作业 | 第40页 |
·组织模式的费用 | 第40-41页 |
·组织模式的效率 | 第41页 |
·农机户的组织模式选择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苏北地区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组织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50页 |
·变量设置 | 第42-45页 |
·自变量 | 第42-44页 |
·因变量 | 第44-45页 |
·计量模型 | 第45-46页 |
·模型回归结果 | 第46-48页 |
·一阶段选择 | 第46-47页 |
·二阶段选择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0-54页 |
·主要结论 | 第50-52页 |
·政策建议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63页 |
附件1:农机户调查问卷 | 第56-60页 |
附件2:接受农机跨区作业的农户调查问卷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