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矢量控制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 ·伺服系统及其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 ·伺服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 第10-11页 |
| ·伺服系统的基本要求 | 第11页 |
| ·伺服系统的分类 | 第11页 |
| ·伺服系统的发展 | 第11-12页 |
| ·永磁同步电机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页 |
|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 | 第13-1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 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技术 | 第16-42页 |
|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16-22页 |
| ·永磁同步电机空间矢量模型 | 第16-20页 |
| ·永磁同步电机运动模型方程 | 第20-21页 |
| ·永磁同步电机时域相量模型 | 第21-22页 |
|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 第22-27页 |
| ·基本坐标变换矩阵 | 第22-24页 |
| ·PMSM矢量控制方法 | 第24-27页 |
| ·SVPWM基本原理 | 第27-31页 |
|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闭环调节器模型 | 第31-41页 |
| ·典型系统及其特点 | 第31-33页 |
| ·电流环传递函数模型 | 第33-37页 |
| ·速度环传递函数模型 | 第37-39页 |
| ·位置环传递函数模型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3 调节器优化及仿真实现 | 第42-62页 |
| ·电流环仿真 | 第42-44页 |
| ·速度环仿真 | 第44-51页 |
| ·速度环基本仿真 | 第44-46页 |
| ·速度调节器Anti-windup设计 | 第46-51页 |
| ·位置环仿真 | 第51-61页 |
| ·位置增益选取及基本仿真 | 第51-55页 |
| ·位置环前馈控制 | 第55-61页 |
| ·前馈控制 | 第55-58页 |
| ·斜坡输入恒速段前馈控制 | 第58-59页 |
| ·斜坡输入变速段前馈控制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4 系统硬件构成 | 第62-74页 |
| ·系统供电设计 | 第62-65页 |
| ·主回路硬件电路设计 | 第62-63页 |
| ·辅助源电路设计 | 第63-64页 |
| ·IPM模块供电电路设计 | 第64-65页 |
| ·采样及故障保护电路设计 | 第65-68页 |
| ·电流、电压采样及保护 | 第66-67页 |
| ·IPM模块故障保护电路 | 第67-68页 |
| ·Cortex M4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 第68-71页 |
| ·复位及看门狗电路 | 第69-70页 |
| ·STM32供电外围电路 | 第70-71页 |
| ·串口通信外围电路 | 第71页 |
| ·编码器信号处理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5 系统软件设计及实验结果 | 第74-90页 |
| ·系统软件设计需求 | 第74页 |
| ·系统软件实现 | 第74-84页 |
| ·系统软件占用的ARM资源 | 第74-75页 |
| ·系统软件总体结构 | 第75-78页 |
| ·关键模块设计方法 | 第78-84页 |
| ·系统实验结果 | 第84-88页 |
| ·开关信号 | 第85-86页 |
| ·电流环调试 | 第86页 |
| ·速度环调试 | 第86-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 ·工作总结 | 第90页 |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90-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 附录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