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 ·光伏发电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逆变器并联技术的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 ·逆变器并联技术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 ·光伏逆变器关键技术概述 | 第11-14页 |
| ·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MPPT) | 第11页 |
| ·逆变器控制技术概述 | 第11-12页 |
| ·数字控制技术概述 | 第12-14页 |
| ·本文选题及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2 光伏逆变器并联系统设计 | 第15-22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15-16页 |
| ·各功能模块简介 | 第16-19页 |
| ·Boost 变换电路设计 | 第16-17页 |
| ·逆变电路设计 | 第17-18页 |
| ·滤波电路 | 第18-19页 |
| ·太阳能电池特性 | 第19-21页 |
| ·光伏电池等效电路 | 第19-20页 |
| ·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3 Boost 环节设计及 MPPT 算法实现 | 第22-36页 |
| ·Boost 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 第22-24页 |
| ·Boost 电路主要参数设计 | 第24-26页 |
| ·电感设计 | 第24-25页 |
| ·滤波电容的设计 | 第25-26页 |
| ·功率开关和二极管选择 | 第26页 |
| ·Boost 电路硬件设计 | 第26-30页 |
| ·Boost 回路设计 | 第26-27页 |
| ·控制电路设计 | 第27-28页 |
| ·电压电流采样电路设计 | 第28-29页 |
| ·驱动电路设计 | 第29-30页 |
| ·MPPT 控制方案设计 | 第30-32页 |
| ·MPPT 原理 | 第30-31页 |
| ·变步长扰动观察法 | 第31-32页 |
| ·仿真实验 | 第32-35页 |
| ·仿真模型建立 | 第32-34页 |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4 三相逆变器设计 | 第36-57页 |
| ·三相逆变器在 dq 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36-39页 |
| ·控制算法设计 | 第39-42页 |
| ·电流内环参数设计 | 第39-40页 |
| ·电压外环参数设计 | 第40-41页 |
| ·dq 坐标系下的双环控制器设计 | 第41-42页 |
| ·基于 SVPWM 调制的逆变控制技术 | 第42-47页 |
| ·SVPWM 的基本原理 | 第42-44页 |
| ·芯片选择及算法流程设计 | 第44-45页 |
| ·SVPWM 算法实现 | 第45-47页 |
| ·逆变器硬件电路设计与器件的选择 | 第47-51页 |
| ·基于 DSP 的逆变控制系统 | 第48页 |
| ·驱动隔离电路设计 | 第48-49页 |
| ·反馈信号采样调理电路 | 第49-50页 |
| ·开关器件的选择 | 第50页 |
| ·滤波电路设计 | 第50-51页 |
| ·三相逆变器仿真实验 | 第51-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5 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 | 第57-73页 |
| ·逆变器并联系统环流特性分析 | 第57-58页 |
| ·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功率分析 | 第58-60页 |
| ·基于有功和无功功率差的分散逻辑控制器设计 | 第60-62页 |
| ·无功调压控制 | 第61-62页 |
| ·有功调相控制 | 第62页 |
|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检测 | 第62-63页 |
| ·并联逆变器同步锁相控制 | 第63-65页 |
| ·数字锁相(DPLL)原理 | 第63-64页 |
| ·数字锁相(DPLL)实现 | 第64-65页 |
| ·逆变器并联系统结构 | 第65-67页 |
| ·同步信号接口电路 | 第65-67页 |
| ·CAN 通讯接口电路 | 第67页 |
| ·逆变器并联仿真实验 | 第67-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 ·总结 | 第73页 |
| ·展望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附录 | 第79-80页 |